藤野严九郎是鲁迅的恩师,在《谨忆周树人君》中他讲到:如果留下当时的纪录的话,就会知道周君的成绩,可惜什么也没留下来,在我记忆中不是非常优秀的学生。
鲁迅在日本读书时的成绩并不是特别好,只能算是中等生,这点可以参考《鲁迅的青年时代》,这是鲁迅二弟周作人回忆文学,他提及了鲁迅当时的成绩:解剖学 59.3分、生理学 63.3分……全班142人,排名68,刚刚处在中流阶段。
鲁迅一直将藤野严九郎视为恩师,还将他的照片挂在自己的房间,人们都好奇这位藤野严九郎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鲁迅离世之后,人们找到了藤野严九郎,他跟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的形象相差甚远。
或许是年龄偏大,对鲁迅没有太多的记忆了,更加记不清为什么要送照片,又是以上面样的心情将照片赠送给了鲁迅。
听到鲁迅将他视作恩师,藤野先生觉得自己只不过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而已,所以觉得很不可思议。
有时候惊天动地的大事往往会被大多数人记住,而小部分的细节却能让小部分人铭记终生,或许藤野严九郎只为鲁迅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对鲁迅来讲却是值得感恩的。
藤野严九郎,1874年出生在日本福井县,9岁时父亲病逝,一直由大哥二哥抚养,小时候学过一些汉学,18岁考入了爱知医学院(名古屋大学)、毕业后又前往了东京大学学习解剖学。
27岁,藤野严九郎来到了仙台医专解刨学讲师,兼副班主任,认识鲁迅是进入学校三年后,此时的藤野刚刚晋升为教授。
之所以格外关注鲁迅,也是因为当时的历史环境,因为八国联军的影响,整个仙台都相对排斥清朝留学生,而鲁迅是仙台医专唯一一位留学生,即便藤野严九郎想不注意他都非常难。
藤野严九郎并不是经激进派,相反他更加主张和平,见到鲁迅,难免会多关心一些。
鲁迅刚到日本,不太会说日本话,讲课快了就听不懂,书上的笔记也有不少遗漏的地方,藤野严九郎每一个星期都会将鲁迅的笔记要走,重新用红笔在修改一遍,鲁迅在仙台读了一年的书,第二学年鲁迅受一部日俄战争片的影响决定放弃医学。
不在这里读书就意味着要离开仙台,临走前几天,鲁迅去见了藤野严九郎,他将自己的一张照片给了鲁迅,后面只写了两个字“惜别”,他还希望鲁迅能够留下一张他的照片。
鲁迅没有拍照,也就没有留下任何一张照片,离开仙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鲁迅都是在翻译外国文学,没有什么成就,也就一直没有给他写过信,等个两三年鲁迅就更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时间一晃,鲁迅因《狂人日记》名满天下,1926I年受邀前往厦门大学,他跟厦门大学的人发现了许多不愉快的事,又忽然想起了这位老师,于是写下了《藤野先生》。
鲁迅影响的不仅仅是国内的文坛,他的文学在都整个亚洲都占据着重要的一席,藤野严九郎为什么会记不大清楚鲁迅呢?
藤野严九郎其实在日本也经历了一些挫折,1915年他执教仙台医专并入东北大学,同时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严九郎的学历不够,学校就强制提出了免职。
学校方面看他教了这么多年师,也是让他体面的离开,没有直接解除教师资格,他先是被学校降为了临时讲师,一个月后,就被解除了一切职位。
藤野严九郎也是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他先到了慈善医院就职,但没有待上多久,1919年就回到了老家自立了一家诊所,那时候信息并不发达,藤野严九郎也没有接触到鲁迅的文学。
在人生最后几年,藤野严九郎这才开始翻译鲁迅的作品,还写下了《谨忆周树人君》对鲁迅作了一次回应,1945年8月11日,藤野严九郎去世。
不管社会如何进步,总是会有一些装睡的人,而鲁迅的文章能更好的“警醒”我们,《鲁迅经典全集》一共10本,每一本都是精品,其中《朝花夕拾》更是鲁迅的回忆录,以前看不懂鲁迅,稍微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才懂得鲁迅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