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13位托孤大臣,抬轿子移宫,1位太监辅助,却抬起了1个昏君

如果说明末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中,哪一个是最没有悬念的,那么自然要属移宫案。事实清楚,脉络简单。当大明王朝执政时间最久的万历帝崩逝,16岁的朱由校才被册立为皇太孙,父亲朱常洛登基为帝,他大抵是想不到自己会如此迅速的情况下继位为帝。而移宫案,若说是凶险却总让后来人会心一笑,若说是大明之幸却偏偏扶正的是昏君,而阉党,东林党却让这大明终于看不到一丝的未来。

也就在农历的八月初十父亲朱常洛荣登大宝之后,16岁的朱由校估计还在玩着他的木匠活,可是谁也不成想不足一月,形势却急转直下,自己的父皇纵欲过度,逐渐不支。而也就在其驾崩前,他召见了大臣准备托孤。可是事与愿违,在大臣们还没赶到之前,其变龙御归天。但是对于当时被征召的13位托孤大臣而言,身为人臣自然要尽人臣本分,去拜谒自不可少,却被拦截在了宫闱之外。却说这又如何是好?又是谁如此大胆,将大明王朝的中枢核心拦阻在外。

这位便是“移宫案”的主角李选侍,朱常洛的宠妃(因为朱常洛有两位选侍姓李,她被称为西李),太子朱由校的抚养者。朱由校生母王氏,身份低微,被其"选侍凌殴圣母,因致崩逝",可想而知我们的天启帝朱由校是有个何等凄苦的童年。爷爷万历帝不爱,父亲明光宗毫无地位,母亲早逝,仇人为“养母”, 朕昼夜涕泣,也正是他的写照。

李选侍的飞扬跋扈,朱常洛的命其抚养朱由校的圣旨,也让他成为了此时紫禁城的话事者。皇帝驾崩,托孤之臣却被拦截在外,还是内妃。显然这是一处后宫干政,意图把持朝政的把戏。

这时13位托孤之臣却是面面相觑不知如何,48岁的兵科右给事中杨涟直言到“皇帝召我等至此,今晏驾,嗣主幼少,汝等阻门不容入临,意欲何为?” 太监们自然不敢再做阻拦,只得放进宫中,诸位大臣但见灵位,失声痛哭,而皇帝崩逝,却不见皇长子?

先皇已逝,身为长子自然是要继承大宝。13人登时明了,质问太子何在?众太监哑口无言,但见却1太监言语道“暖阁”。而也正是这位明光宗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为这13位托孤之臣,为大明王朝选择了他们新的主人。

王安安排之下,却让李选侍无可奈何的交出了朱由校。诸位大臣叩拜之下,赶紧保护朱由校离开乾清宫。但是心情郁闷的李选侍却呵退了轿夫,于是也便有了大抵是中国历史上最高规格的轿夫团队,最小官职为杨涟7品,张维贤为英国公,刘一璟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正二品大员,就是这样一群人,抬着朱由校在龙撵之上赶忙跑路。

李选侍又怎么会善罢甘休,却令李进忠又去抢朱由校。杨涟又站出来了,皇长子在此,岂容你一个阉人放肆。而此时的李进忠却没有他日后的风头,一时无两的魏忠贤的名号更加响亮。李进忠(魏忠贤)悻悻而回。

可算是将朱由校安排在了文华殿,由王安负责安全,登基定在九月初六,并且责令李选侍搬出处理政务的乾清宫。

剩下的便是谈判。奏疏我来过目,休想!搬出乾清宫!左光斗上书,你莫不是想做那武则天?你给我滚进来!我就不去,我乃是御史,你凭什么召见我?你等答应封我为皇太后,我便搬出,不行!

即便是再后知后觉的皇帝,朱由校也终于知晓了,可是源自灵魂深处的懦弱让他对于这位抚养了自己许久的李选侍无能为力。

李选侍眼见这再拖,就到了朱由校的登基大典了。便又派遣了心腹李进忠(魏忠贤)与杨涟谈判,能够折服这块石头,难题也便迎刃而解。可是杨涟作为东林党人,又怎么会吃这一套,而这也大抵是他以及东林党与魏忠贤的第一次交锋,在其呵斥之下,李选侍还是没有得到她希冀的皇太后之位。

既然东林党人不行,那就另选其人。而此时的朝堂之上,内阁首辅方从哲自然会站在自己的一边,身为浙党领袖,与东林党之间矛盾不可调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方从哲也没有令李选侍失望,面对东林党人杨涟提议的跪谏请求,选择了拒绝。

可是杨涟,不撞南墙不回头,你不带头我自己去找,最终他竟然成功了。面对跪拜的朝臣,更面对其内王安的催促,李选侍也终于搬出了乾清宫。

而16岁的朱由校也终于登上了帝位,只不过乾清宫的政务,却让这位只知贪玩戏谑的帝王,在其精致的木匠活下,大明王朝终于要轰然倒塌了。而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也不一定就是那么高大上,也就可能是那几个人的抬轿子,就是杨涟的一次次谏言,就是以后他对容氏的纵容对魏忠贤的纵容。

参考资料:《明史·卷244》

《明史·卷114》

《明季北略·卷2》

《熹宗实录·卷五十七》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