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但是这样一位名垂青史的皇帝,却有一个一辈子洗不清的污点玄武门之变。
当时太子李建成帮着皇帝处理日常政事,带领的都是文官,而李世民在南征北战时,立下了赫赫战功,带领的都是武将,虽然李渊支持太子,可是李世民一方面有众多武将拥护,一方面自己立功无数,所以,不论在实力还是名望上,都更胜一筹。皇位争夺战是避免不了的。
在李世民发动政变的名单里,应该会有尉迟恭和秦叔宝这两位大将吧?这两人可是李世民的嫡系部队,也是左膀右臂,这种关键时刻当然要出来保驾护航了,但奇怪的是,在《旧唐书》中,可以确定尉迟恭在政变中出了很大一份力,秦叔宝的却没扮演重要角色。
为什么李世民发动政变这么重要的事情,不找更忠诚的秦叔宝,而是选择了尉迟恭呢?
第一个原因,尉迟恭勇猛粗豪,想的少,对命令的执行度比较高,关键时刻不会心软。毕竟他要杀的是太子和王爷,这件事情不论成不成功,一辈子都会被人在心里刻上反贼的标记。尉迟恭却不在乎那些。
第二个原因,尉迟恭急需立功,秦叔宝是见了李世民后,就决定效忠他的。而尉迟恭是几次三番被打败后,才归降的。他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更关键的是,太子曾经拉拢过尉迟恭,尉迟恭要自证清白。对于尉迟恭来说这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最后一个原因,秦叔宝身体不好,早年四处征战,让这位猛将伤痕累累,在这种不容有失的时刻,能够参与伏击和搏杀的猛将,更适合上场。秦叔宝显然更适合当个指挥之类的,亲自上场风险太大。所以,秦叔宝再忠诚,李世民的首选还是尉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