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他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仍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到吐血

在明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李自成带领着军队攻进北京城,最终崇祯走投无路,就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之下来到了煤山上,最终就以上吊的方式自杀了,自己的一生也被自己亲手给结束了。

都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对于明朝的皇帝来说他们宁愿站着死,也不愿意跪着生。所以崇祯就选择了自杀,并且在临死之前,他还高声呼喊道:“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其实也就是说大明的灭亡并不是他的错,而是群臣的错。

其实在崇祯皇帝自杀之前的生死困境中,曾经是有一线生机的,崇祯皇帝向大将左良玉求救过,当时左良玉手中拥有80万精兵,可以说国家军政的半壁江山都在他的手里面了。

但能够明显地看出,崇祯皇帝并没有等来左良玉的救援,等来的只有见死不救,而且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汉人江山也就此消亡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左良玉在得到崇祯皇帝的请求的之后,一直都迟迟不肯发兵呢?其实将它分析一下,这背后的原因还是比较简单的。

左良玉这个人在历史上人们对于他的评价就是非常复杂的,如果说左良玉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的话,其实也不是。虽然他没有在最后的关头救国救驾,但是在崇祯皇帝驾崩之后,他却是痛哭不止的,甚至到最后还到了吐血的地步。但是说他爱国的话,却是非常磨磨唧唧的,迟迟不愿意前去救驾。

在明末时期的时候曾经涌现出了一批忠臣良将,像史可法、孙传庭等人,左良玉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出身在山东,从小就是一个孤儿。

一直都过着寄人篱下的贫困生活,这也就造成了他嫉妒缺乏安全感,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他的叔叔就不愿意再继续养他了,他才离开叔叔的家前去参军。再后来,左良玉不仅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战功无数,官职也是一路高升的。

在他还是一个小士兵的时候,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自己的“萧何”,也就是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的父亲侯恂。当时侯恂看出了他绝非是池中之物,所以一夜之间就把左良玉提升到了援军主将的位置上,并且领兵与皇太极进行大战,左良玉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人,结果真的就打了胜仗,立下了战功自然也被提拔成了大明的大将军。

从那以后他出将入相,手下拥有的兵更是达到了80多万,但在闯王李自成攻打京都的时候,崇祯皇帝召唤他回京城的时候,他却迟迟都没有任何的动静。后来崇祯给他许下承诺,只要成功了就封他为南宁伯,还说要将武昌封给他作为封地,直到这样左良玉才准备行动。

但是左良玉还没有赶到京城,李自成就已经将京城给攻了下来,崇祯皇帝不愿意迁都,所以就在煤山上自杀了。在清顺治二年的时候,左良玉善心大发,就打着“清君侧”的却旗号进攻南京,没有想到的却是病死在了半路上,他的一生也就此结束了。

左良玉其实是能够拯救大明的,但是他没有救崇祯皇帝,只是作壁上观。在崇祯皇帝死了之后,南明就建立,但是左良玉又开始了内战,他没有去北方抗清,反而是在打内战,消耗了明南的有生力量,最终南明也灭亡了。

左良玉之所以会拖延,主要的原因归根结底的来说就是他没有安全感,而且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军队实力也是他唯一的生存砝码了。

所以左良玉一直都是格外小心的,正是因为他的迟疑导致了大明王朝灭亡的步伐。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