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李自成兵败去世后,他的后裔流落在这里,目前已经有了第七代子孙

很多读者都知道,明朝与清朝交替时,中间曾出现过一个“大顺”政权,而大顺国正是由闯王李自成建立起来的。史学界关于李自成的传说比比皆是,可他究竟有没有后人,却始终是一个谜团。在辽宁省内,就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村里的人都自称是闯王的后代。他们口中所说是真是假?事情又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在关宁铁骑与女真八旗兵的剿杀下,李自成兵败如山倒,只能仓皇逃出北京城,至此之后再无一丝下落。正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自成起义之时,他的弟弟李自义也一直誓死跟随。李自义从小心灵手巧,曾跟着手工匠人学过修补锅碗瓢盆的手艺,因而李自成为其在军中找到了一个管理后勤的差事。

李自成兵败以后,大军被清军冲散,而李自义也成了被通缉的要犯,若是被捉拿归案,必然会性命不保。幸亏李自义有糊口的手艺,他逃出关内,一边为人修补锅碗,一边寻找栖身之地。经过长时间的漂泊逃亡,李自义最终决定在关外绥中县的丘陵后山坡落脚,而他所谓的“家”也只是一个四处漏风的草棚子。

李自义自从落脚在绥中县后,靠着自己朴实勤劳的双手,积攒了些钱财,还在村里人的介绍之下,迎娶了当地的丧夫寡妇,二人婚后育有一子。男孩成年之后,又生下7个儿子,其中6个儿子都育有后代。

李自义的后代大多分布在绥中县王宝村附近,还有人搬迁到锦州以及国外的新西兰。王宝村的邻村叫做西营子村,村中姓李之人占了大多数,其每一代姓名中的字都严格遵循辈分,从未有过乱改名字的现象。李氏族人中,有一位老人叫李景昌,早年时担任过绥中县某镇的副镇长,他曾在自己的作品《李氏溯源》中提到,他的爷爷曾亲口说过,自己的祖辈是李自成的弟弟李自义,千万不可忘记祖先的身份。

在李氏族人生活的村子旁,有一个村庄叫做东山村,此地曾有过一大片坟地,而其中最大的一座就是李自义的坟墓。不仅如此,在李自义坟墓前的墓碑之上,还写着“皇赐李自义之墓”。李自义墓后并列有7座大坟,接着又是纵列的6座稍小些的坟包,最后才是密密麻麻的李家后人墓葬。在解放前时,当地还流传着一个习俗,便是李氏族人轮流耕种坟墓周围的土地,再用土地产出的粮食换成肥猪,以此举行祭奠祖先的仪式。等到祭奠仪式完毕后,李氏族人会将肥猪煮熟分而食之。

据当地的李氏族人介绍,他们本族人还有自己独特的“徽记”。大多数李氏族人的脸型都十分方正,并且身材健壮魁梧,有典型的西北人特征。除此之外,李氏族人的小手指处都比较弯,脚掌小脚趾处比平常人更肥厚,甚至还会出现一个小分岔。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即汉族人的小脚趾甲都是分岔的形状,至于该现象是否存在科学性,专家们也一直还在研究,并未给出确切的定论。如今距离明末刀兵四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几百年,战争的伤痛也被抹平,而现代人在享受和平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寻找李自成的后人,这也说明了后世对大英雄李自成的怀念……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