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高力士:幼年被阉入深宫,千古贤宦第一人

提起太监一词不知各位朋友会首先想到历史上那个著名的太监,是清末侍奉慈禧太后的大太监李莲英还是明末弄权专政的大太监魏忠贤,亦或是北宋时期的那位太监王爷童贯。这些人虽然在历史上名声在外,但是跟本文的主人公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的唐朝著名太监高力士。

出身高贵,因罪牵连被阉入宫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是岭南圣母冼夫人的第六代孙,父亲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所以高力士也算是一个妥妥的“官二代”。在他9岁那年,由于他的父亲卷入了岭南流人的谋反案中,不幸“裂于冠冕,籍没其家”。高力士也没能幸免,被阉割。在他14岁时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吴王李恪长子)带入宫中。

幼年之时的高力士长得仪表俊美,聪明机警,武则天便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后来由于一点小小的过错,被武则天赶出宫去,后来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一年以后高力士又被武则天召回宫中,自此以后在危机四伏的宫中高力士变得谨小慎微。

得玄宗青睐,青云直上

武则天至李隆基登基的那几十年年中,皇宫之内危机四伏,暗流涌动,谨小慎微的高力士逐渐得到李隆基的赏识并成了他的心腹。在唐隆政变中因平定韦后之乱有功,被晋封为太子太保,经李隆基的推荐被提拔为朝散大夫,内给事。李隆基继位后,因参与诛杀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被破格授官银青光禄大夫,任内侍省同正员。开元初年,兼任右监门卫将军,执掌内侍省事务。

李隆基成为皇帝后,高力士也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而且还是几十年。每当全国各地及朝中大臣送上奏表后都要先呈送给高力士,然后再递送给唐玄宗,如果是小事便由高力士自行裁决。由于高力士出色的表现,唐玄宗常赞扬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

当时高力士可谓是权倾朝野,当时的诸王公主们见了高力士都称呼他为“阿翁”,驸马们见了他则称呼为“爷”,就连当时的太子李亨见了他也要称呼其一声“二兄”。除此以外,当时的很多大臣如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鉷、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人都是经过高力士推荐获得将相高位的。

由于受到玄宗的赏识,加上他自己本身的努力,天宝初年,高力士被加官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晋爵渤海郡公,最后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爵封齐国公。一个太监得到如此高的殊荣,连当时很多功勋卓著的大臣们都望尘莫及。

忠心耿耿,与玄宗不离不弃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发生后,玄宗逃往蜀地,高力士一路跟随并对玄宗全程保护。由于一路上的鞍前马后,到达成都后玄宗晋其爵为齐国公。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久收复长安,此时的太上皇李隆基被接回了长安,由于一路护驾有功,高力士又加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回到长安后李隆基已经成为太上皇,高力士仍尽心侍奉玄宗。后来由于宦官李辅国的陷害,高力士被流放黔中道。两年后,遇到天下大赦,重获自由的高力士马不停蹄地往长安赶,想要好好照料晚年的李隆基,可是走到郎州时,听到太上皇李隆基已经驾崩。闻此噩耗后,高力士向北号啕大哭,吐血身亡。

唐代宗李豫因他是耆宿长辈,曾护卫先帝,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生前高力士陪伴了李隆基几十年,死后仍陪伴在李隆基身侧,他的一生忠实地践行了对玄宗的不离不弃。

小结:

高力士本是“官二代”,却不幸卷入流人谋反案被阉成为一名宦官,但是他并没有自我放弃,对玄宗忠心耿耿,一生护主,因而也得到玄宗的回馈。在整个开元至天宝时期权倾朝野而主不疑。以太监的身份做到了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齐国公。如此显赫的地位或许后来北宋时期的太监王爷童贯也有所不及。正如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公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故近无闲言,远无横议”,称得上是“千古贤宦第一人”。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