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不是他的儿子继位,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上位,也就是历史上的宋太宗。据《宋史》里的《太祖母昭宪杜太后传》记载,建隆二年,太后生病,在弥留之际,招丞相赵普觐见,与赵匡胤一起定下了金匾之盟,大致内容是:让赵匡胤去世后将皇位传给弟弟,并且把这个盟约藏在金匣里,好好看管。
果不其然,赵匡胤驾崩后,赵光义继承了皇位。那么赵光义继承赵匡胤的位置,真的是因为金匾之盟吗?一锅粥觉得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就说说理由。
古代继承制度
像选择接班人这种问题,无论哪朝哪代都是大事,而且按照古代的惯例,一般都是传给儿子,或者立嫡或者立长。而金匾之盟的核心意思是“兄终弟及”,在虽然在历史上有过先例,但是多见少数民族早期政权,而宋太祖未必就愿意采取这种方式。
金匾之盟存疑
咱们知道《宋史》其实是元朝派人写的,他采用的史料未必就是真实的,再者如果赵光义是谋杀了赵匡胤,非法继位,那么势必会毁尸灭迹,然后篡改历史。再加上年代久远,元朝人为了省事很可能以讹传讹。
?退一万步来说,真有金匾之盟,为什么参与人赵普,没有早早拿出来这个证据,让赵光义服众,而是在太祖过世六年后,才提出这个盟约?这不能排除赵普为了达到其个人目的,杜撰出这段往事。因为参与制定金匾之盟的人,除了他都过世了,是非黑白他一个人说了算。
赵匡胤其人
赵匡胤的皇位也是篡夺了周世宗儿子的,而那时候周世宗的儿子才六七岁,可是宋太祖驾崩时,宋太祖的次子赵德昭已经二十三四岁了,他完全能够胜任皇帝位置。
赵匡胤之所以没有早立太子是因为他想把天下平定后,才将江山交给儿子,这跟很多帝王的想法是类似的,有哪个帝王愿意将江山交给兄弟而不是儿子,可以说很少,赵匡胤应该也是。
赵匡胤后代
从赵匡胤后代的遭遇来看,赵光义继位也是有疑点的,赵匡胤一共有4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 赵德林,四子赵德芳。这几个儿子没有一个长寿的,都是很早就去世了。
可能有朋友说是遗传问题,但是赵匡胤的俩弟弟,赵光义和赵廷美,他们的儿子都是善终,可见赵匡胤的儿子那么早死肯定有问题,除了赵光义没有谁能带走赵匡胤的这四个儿子,足可见赵光义的心虚。
赵匡胤临死前的状况
赵匡胤去世前一天,还邀赵光义进宫喝酒,还让弟弟留宿。如果赵匡胤察觉他身体有问题,是不会这么做的,可是在第二天赵匡胤就过世了,紧接着赵光义就继位了,这实在不能不说赵光义有阴谋,后来世上就开始流传烛影斧声了。
所以,一锅粥认为赵光义极有可能杀害了赵匡胤,然后篡夺皇位,而丞相赵普为了取悦于皇帝,让赵光义的地位合法化抛出了金匾之盟,而太祖刚驾崩,赵普有估计,怕赵光义无法坐稳皇位,所以没有立马抛出这个盟约,等六年之后,赵光义稳定了朝局,赵普才抛出这个理论,以达到赵光义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