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明朝宗室身为天潢贵胄,为何沦为废物?这事要怪朱元璋、朱棣

在清军、农民军的双重打击,明朝的江山风雨飘摇。当年朱元璋开创明朝,分封诸王,希望后世能够守住朱家的江山。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数量已经达到十多万人,然而他们却没能保住江山,反而沦为废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明朝宗室是废物的人不是我,而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他是这么说的,“为宗藩者大抵皆溺于富贵,妄自骄矜,不知礼义。至其贫者则游手逐食,靡事不为,名曰天枝,实为弃物”。顾炎武是明朝坚定的支持者,曾投身南明小朝廷,抗击清朝,他为何要贬低明朝宗室呢?

?其实顾炎武并没有贬低这些明朝宗室,他的话客观的反映了明朝末年宗室的情况。其实从明朝建立以来,明朝宗室大多数都是纨绔子弟,仗着自己的身份,胡作非为。比如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虐待手下军民,逼迫他们卖儿卖女,阉割幼男,不少人因伤致死。

朱元璋给朱樉总结了二十八条罪状,说他“昵比小人,荒淫酒色,肆虐境内”。代王朱桂带着自己的儿子,“游行市中,袖锤斧伤人”,还公开杀人抢夺钱财。朱棣闻讯很生气,写信警告他,“闻弟纵戮取财,国人甚苦,告者数矣,且王独不记建文时耶?”朱元璋有二十多个儿子,没有劣迹的大概只有那么五六个。

?明朝宗室犯罪的情况非常普遍,因为他们身份特殊,地方官不敢把他们怎么样,所以更加肆无忌惮。之前,曾经介绍过伊王朱典楧,他命令王府军校关闭洛阳城门,在城内公开强抢民女,结果抢了上千人,引起了地方的骚动,连洛阳地方官都不敢管。

然而到了明朝末年,这些藩王们又成了“铁公鸡”。比如说李自成攻打洛阳,有人劝说福王朱常洵,“散财饷士,以振人心”。但福王根本不予理睬,结果城破后,被做成“福禄宴”。清军南下的过程中,许多明朝藩王、宗室纷纷投降,根本不敢抵抗。所以顾炎武才说这些宗室是“弃物”。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与三个人有关!第一个就是朱元璋,他分封诸王的目的是让他们拱卫江山,为此制定了非常优厚的宗藩政策,主要是自己的子孙,都可以不劳而获,受到朝廷的供养。朱元璋没想到,经过几代的繁衍,这给明朝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以河南省为例,它每年的存留米麦是八十四万三千石,而河南宗室却需要一百九十二万石!粮食短缺,导致低级宗室的禄米供应出现问题,这些低级宗室经常聚众闹事,甚至公开打砸官府,当面辱骂朝廷命官。

?第二个就是朱棣!朱棣原是燕王,他做了皇帝后,对藩王的限制更加严格。朱棣首先削去了藩王们的兵权,与此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经济待遇,让他们养尊处优。明朝人评论道:“我明自靖难之后,待宗室其制愈严愈刻。在诸王之中,乐善好书者固百不得一,而即有好饮醇酒,近妇人,便称贤王,遂加奖励矣!”

在明朝贤王的标准就是吃喝玩乐,只要别闹事。第三个就是明宣宗朱瞻基,他在位期间,对宗室的限制更加严格,不许出城,不许做官,不许经商。久而久之,明朝宗室集团就彻底沦为“弃物”。然而,清朝入关后,并没有吸取明朝的教训,到了中后期,养了一群同样是废物的八旗子弟。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