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当人质熬过39年,能忍的司马懿家族,遇到了更耐寂寞的刘渊

十六国史系列故事—27,

敬请点击

"关注",

查看更精彩故事

刘渊年轻时,作为匈奴的王子到了洛阳

。当时还是魏国的天下,但司马氏专权,魏元帝曹奂不过是皇宫中的傀儡。

权臣司马昭让人厚待刘渊。刘渊虽是匈奴人,但汉化程度很深,幼学诗书,尤爱史籍、兵法,他常常感慨历史人物的文、武偏科,因而,

学文的同时,不忘习武

,刘渊臂力惊人,箭术精妙,一些河东、太原等地的同乡名人纷纷与其结交。

一、司马家族忍耐力超凡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司马昭在世时,并没有代魏自立。司马家族的发迹起源于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使其步入仕途。

司马懿谨慎地服务于曹操。他帮助曹丕赢得储位之争,在曹丕、曹叡时司马懿都是高官,但未必有僭越之心。到了幼主曹芳之时,司马懿虽也是托孤之臣,但为避曹爽锋芒,采用韬晦之计。在249年,

成功于高平陵之变中掌握了曹魏的实权,开始架空皇室,迈出了夺权之路

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继续培植势力、剪灭对手,朝廷内外都是司马家的拥趸。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继承相国、晋王位,执掌全国军政大权。

265年12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正式登基。司马氏为这一天,经历了长时间的忍耐。

从高平陵之变成为权臣算起,历经16年;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以接力的形式,完成了政权交替。

二、刘渊连受打压

刘渊目睹了曹魏的灭亡,也见证了一个新的朝代、晋朝的诞生,

他虽为人质,但也是晋朝人。却因为异族、匈奴人的身份,注定了其受歧视的命运。

刘渊在洛阳的生活优渥,想要为国效力却阻碍重重:

1、豫州刺史王浑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刘渊。晋武帝召见了刘渊,交谈之下,不禁大为震惊:刘渊其人学识渊博,仪表堂堂,才能也高于由余、金日磾这两位载入史册的外族血统名臣。

王济是王浑的儿子,他也很欣赏刘渊,因而建议,

让刘渊去攻打吴国,可以使国家统一

。就在晋武帝想要同意、重要刘渊之际,孔恂、杨珧的进言又使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臣观元海之才,当今惧无其比,陛下若轻其众,不足以成事;若假之威权,平吴之后,恐其不复北渡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晋史》

正是这种"非我族类"的观念,使刘渊失去了用武之地。

2、270年,秃发鲜卑起兵反晋。秃发树机攻陷秦州、凉州,杀死二州刺史。司马炎选将之时,上党李憙推荐刘渊,认为只要征调匈奴五部,给刘渊一个将军的封号,就能够平定秃发树机之乱。

孔恂则反对这么做,认为这样不足以除患。李憙很生气:

憙勃然曰"以匈奴之劲悍,元海之晓兵,奉宣圣威,何不尽之有!"恂曰:"元海若能平凉州,斩树机能,恐凉州方有难耳。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晋史》

刘渊的能力大家都认可,但顾虑在

不能放虎归山,晋武帝显然对此表示认同

三、刘渊是个更能忍的人

刘渊明显感到这里不将其当做自己人。好友王弥回东莱,在九曲河滨饯行,几杯酒下肚,不由得真情流露,发泄出不满。

齐王司马攸知道了这个情况,劝皇帝杀刘渊以绝后患,被王浑所阻:

"元海长者,浑为君王保明之。且大晋方表信殊俗,怀远以德,如之何以无萌之疑杀人侍子,以示晋德不弘。"《晋史》

经此事件,

刘渊行事愈加低调了

。279年,匈奴左部帅空缺,刘渊顶替了这个虚衔。289年,晋武帝任命刘渊为北部都尉,他为官尽职尽责。

晋武帝去世后,晋惠帝即位。强盛的西晋急转直下,八王之乱燃起战火,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矛盾日趋激化。成都王司马颖拉拢刘渊为己所有,上表推荐其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

匈奴各部酝酿起事。他们

秘密地推举刘渊为大单于

,派人到邺城通知刘渊。恰逢刘渊父亲去世,他名正言顺地请求回乡奔丧,但司马颖没有答应。

西晋诸王混战,304年,司马颖先赢后输,不敌并州刺史东赢公司马腾、安北将军王浚,正无计可施,

刘渊建议,搬取匈奴五部前来,定能转败为胜

司马颖被说动了,任命刘渊为北部单于、参丞相军事,回乡搬兵。就此,

龙回大海

!

结语:

司马懿善能韬光养晦,在被曹爽压制后,装病数年;司马师、司马昭大权在握时,仍不轻易称帝,

将事情做到水到渠成

。司马炎开创了晋朝,但他们一定没想到西晋的灭亡者就在卧榻之侧。

刘渊在司马氏的眼皮子底下做了

39年的人质

,以其汉化的程度如果善加利用,会是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然而,高压政策使其心怀异志,坚韧地等待机会,终于创建汉赵,成为西晋的掘墓人。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