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皇帝赵匡胤把文人摆到了国家统治金字塔的顶尖,宋朝对于文人的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把士大夫治天下的治国理念,转化为文官政治。文官政治的基础就是开科取士,取士不问家世,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大批的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坛。而且太祖皇帝还下旨十五场科举未及第者赐进士出身,这样相当多的读书人进入到了文官这个阶层,皇帝对于文官的重视也是超乎想象,哪怕你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你上任之前皇帝要和你面谈,这不仅是对官员的考察,更意味着荣宠,文官地位之高,生活待遇之好,也是现代人不敢想象的,工资,田产,各项杂费,退休金。所以宋朝的文官真是铁饭碗。
只要不出错一路绿灯往上升。所以宋朝是文官的理想时代,宋朝以前的朝代对于皇帝身边的人来讲不管你是谁,一旦你触怒了皇上,或者自己做错了什么事,随时都会有性命之忧,可是宋代不杀文人,这是太宗皇帝留下来的祖宗家法,每一位新君继位之前都要看宋太祖留下的誓碑,这个碑一共有三条,厚待柴氏子孙,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只要是文人就不能杀,特别是上书言事,不管这奏章多激烈骂皇帝都不能杀,最高的刑法就是流放,不增田赋不要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所以说宋朝是文官的理想时代,当然了太祖皇帝搞这个崇文抑武,在不动刀兵的情况下把节度使藩镇的权力全都收了回来,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从此以后地方反抗中央的这种事再也没有出现。
但是雄才大略的太祖皇帝忽视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和冲击,所以崇文抑武也导致了后来宋朝的积弱积贫,使得宋王朝对外战争老是退让求和。但不管怎么讲,三百二十年长治久安跟这个政策有密切的关系,文官的地位是上去了,那是不是说文官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大权都集中到文官手里了呢,也不是,太祖皇帝还要想办法,分化文官的权力,怎么分化呢?请关注历史文化大中原,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