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为何周朝能存在800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共791年, 出现37个周王。周朝分东周和西周,西周靠的是逆天的气运,东周靠无奈的“悠闲”。

西周逆天的气运

周朝可谓是上天的宠儿,商朝和东夷都比周人强大许多倍,但是因它们鹤蚌相争而便宜了周人。如果没有商朝与东夷的死掐,周朝别说问鼎中原,就是自保都是难题。

1 ,周的崛起。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世代居于陕西的关中一带,以游牧为业。到商朝初期,周人已经放弃原本的游牧,转变为定居的农耕部族。

商朝作为农耕文明的老大,是不允许周人这个农耕部族独立存在的,便举兵西进。周人自知不敌,于是臣服周朝,成为商朝的分公司。

周人在军事上有商朝的保护,还从商朝那里学到了先进的文化,耕种水平因而大幅提升,迅速强盛起来。

2,建周与翦商。

(1),建周。

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时期,周部族进一步强大。古公亶父带着周部族,迁徙到岐,打败了四周的小部族,兵锋强健。商王武乙见周部族强大,就封古公亶父为周公,命他建国。

建国后,四方归附周人的小部族越来越多。古公亶父在实力扩充的基础上,有了翦商的打算。

《诗经·閟宫》记述古公亶父:“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自古公亶父起,周人开始了问鼎中原的奋斗历程。他的孙子周文王继承他的遗志,见到姜子牙时就称赞姜子牙是“太公”所期“望”的大才。

(2),翦商。

古公亶父的儿子季历,在翦商的路上越走越远。商朝为笼络他,就给季历封官,并嫁王室女子给他。季历却不买帐,商朝就杀了季历。

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忠心耿耿”的臣服于商朝。他表面态度对商朝很恭顺,商朝把他投入监狱都不反抗,但是姬昌暗中厉兵秣马,并重用了解商朝的姜子牙。

姜子牙与姬昌对商朝周边的部族或征服或联盟,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二”。

姬昌的儿子姬发继位后,周的机会来了。商朝纣王起倾国之力,终于征服了东夷,商军抓回的东夷奴隶充斥着每一个角落。但是,商朝的胜利果实很苦涩。

商军的主力要驻扎在东夷,防止东夷的反抗,造成内部空虚的局面。同时,战争严重的损耗,使得商朝内部纣王与大臣的矛盾重重。

公元前1046年,姬发、姜子牙乘机带兵东出,突袭商朝。商朝主力来不及回撤,只好组织东夷奴隶军迎战。东夷奴隶军痛恨商朝,在阵前倒戈,成了灭商的先锋。

3,海晏河清。

商朝死掐东夷,不仅让周朝成功取代了商朝 ,更让周朝建立之初就海晏河清。

东夷被商朝征服,连自立都做不到。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商朝,在征服东夷的过程中也损耗过大,被周乘虚灭掉后完全没有复国的能力。

这种周人独大的局面,使得局势安定平和,对周朝是很有利的。公元前977年,周昭王带着周军主力伐楚惨败,就是依靠中原安定的局面,顺利度过了危机期,转危为安。

楚人被商朝赶出中原后,在南方立稳脚跟并跟随周人灭商。但是周朝对楚人冷眼相待,认为楚人是蛮夷。楚人因此不服周朝,多有不臣之心。雄心勃勃的周昭王,为解除楚国的威胁,带兵三次进攻楚国。《竹书纪年》载:

第一次,“伐荆楚,涉沙,遇大兕。”这是楚人使用大批犀牛冲击周军而获胜。

第二次,“天大翳,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这是楚人利用阴雨天气,悄悄接近周军突袭而获胜。

第三次,“昭王南征而不复。”周昭王,直接死在征战途中。

直到公元前771年,因为周幽王的作死操作,造成犬戎几乎尽占关中土地的局面,周平王才无奈的东迁。

东周无奈的悠闲

西周有关中地区作为直辖地,有土地、人口,诸侯对周王室很是敬畏。

周王室东迁后,直辖地只有洛邑的一隅之地,没有了组织军队的本钱,诸侯们对周王室的态度越来越恶劣。但是因为周王室只是象征性的最高权力机关,对诸侯没有任何的威胁。

周王室的洛邑没有多少土地,诸侯们灭周得不到什么,反而会在道德方面落下口实,成为天下公敌。所以诸侯们不愿灭周,周朝也得以延续下去。

东周前期的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诸侯们对周王的态度已经很不好了,但是还能保持起码的尊敬。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出兵中原。周王派王室成员姬满前去慰问,楚庄王居然打听九鼎的轻重,甚是无礼。姬满怒斥楚庄王后,楚庄王向姬满道歉并引兵撤退。

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随着诸侯国的强大,周王室的象征性作用已经不起作用了。实力最强的秦国,更是不把周王看在眼里。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赢荡带兵到达洛邑,对鼎之轻重懒得问。直接带着大力士乌获、孟贲闯宫,比赛举鼎。

公元前256年,因为周王出面组织六国军队伐秦,秦国大怒之下派兵攻杀周王。

从东周的楚王问鼎,到秦王举鼎,再到秦军灭周,周王肯定很憋屈,但是周王室又安然无恙的存在了300年,不能不谓之是奇迹。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