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庞统因为早逝,且在功绩上无有多少记载,虽然很早就入仕当官,也没有得到别人的器重,而默默无闻,因此在功绩上不如诸葛亮。而如果拿庞统与诸葛亮比较,确实如此,但如果深入了解庞统此人,会发现其实庞统也不差的。
首先来讲诸葛亮,应该是较为全能的人才,在军事、政治、民生、管理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但或许是全能的原因,某些方面自然不如,专精一道的人,且只要是人,就不可能面面俱到。
诸葛亮在军事上治军、阵地战更为擅长,而庞统则在用兵、谋略上更为擅长,甚至更胜一筹。例如曾经庞统,给刘备提出过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有一定风险,但收益也高,而上策胜在一个“奇”字,可以迅速奠定胜局。
而中策胜在稳妥,有一定保障,并不会失败后,满盘皆输。而下策较为奔波,胜在进退自如,进可图谋成都,退也可攻取白帝。此计谋把刘备安排得明明白白,且侧面证明比之诸葛亮,用兵更为灵活,而不是求全责备。
庞统虽然仅做过功曹,但东汉时期官职职能,并不清晰。且功曹官职不虽然不大,但也算处在一郡中的权力中心,可以管的事情可大可小,就看上司,也就是太守信不信任。就像周瑜为南郡太守时,也要征辟庞统为功曹,可以看出来庞统内政上,也有一定能力,当然肯定不如诸葛亮。
其实庞统真不弱,不然庞德公也不会,评价庞统是“凤雏”,可与诸葛亮齐名,且在南州当地士林中,有口皆碑,是士子中的扛把子。虽仅是名声大,但空穴不来风,庞统的实力水分不大。
而庞统入仕也早,本事也不差,却没整出什么名堂,因此有人认为,庞统待价而沽。其实这样认为有些片面了,东汉时代的人,与我们很不一样,许多有本事的人,并非为了建功立业,而去建功立业。
他们是很有情怀的,理念不符合,是不会投效的,所以当初有许多强大的诸侯,但庞统都没有投效,反而找上没有根底的刘备。其实就像咱们现在一样,不但老板挑我们,我们也要挑老板,是一个道理的。
其实,就是庞统一直没找到,自己心仪的主公,这是其中一个原因。而面貌问题,也算一个原因,据说庞统小时候,看起来比较憨厚,可能是给人木木的感觉,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长大后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而非三国演义中,说庞统样貌丑陋,而且季汉辅臣,曾如此称赞庞统,说的是:军师美至,雅气晔晔。
虽然肯定有夸张的成分,但并至于丑陋,且气质雅气晔晔。庞统样貌上应该过得去,可能仅是看起来,不如那些有本事的人,身高也较矮,长得相貌堂堂,比如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可能按照古人的看法,相由心生,因此别人看待庞统时,自然会有一些偏见。还有一个原因是,庞统虽然有本事,却少有显露人前,因此知道他有本事的人很少。刘备也是在鲁肃推荐后,才与庞统深交,然后发现他的才华。
也因为这些原因,庞统这么晚才登上历史舞台,并非他待价而沽。或者有人会说,庞统不仕吴反而投奔刘备,不就是在吴发展不起来,而找一个更要价值的主公吗?
其实,不能这样算的,首先当时三国未定,庞统依旧是东汉体制内的人,而非什么东吴。而庞统很早就是南郡功曹,周瑜是南郡太守时,他为周瑜服务,这是理所当然的,而后来刘备是荆州牧,为刘备服务就不对吗?
东吴或者说是孙权,没有征辟过庞统,因此他从未属于东吴,不存在改投这一说法,后来投效刘备,也仅仅是投效。就比如你遇到合心意的人,然后投效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