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消失的行当

《消失的行当》记录了日本许多昭和年间常见的庶民从事的职业,如今有的已经消失,有的仍作为一种地区文化活动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场合,比如纸芝居屋。

那个时代,一些行当以简单的形式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们可以把用坏的铁锅和雨伞请人修补好,可以点对点地请信鸽送去私密的信息,不必担心网络监控和大数据信息收集。人和人之间频繁地交流,面对面地接触,少有人感到孤独。人们几十年坚持用心做好一件事,比如制一件趁手的农具。

蓝染职人也被称作染匠,他们把蓝靛放入深埋在土中的蓝瓮中发酵,再投入要染的丝线和布匹,十分钟后取出,如此重复多次,直到把它们染成喜欢的色度。日本关东地区将具有高超蓝染技术的人尊称为“瓮之上”。

卖眼泪的也是一种行当,在日本战败后到昭和三十年间最为活跃,靠哭闹、装可怜来推销商品。假哭卖钢笔的用“工匠骗术”,谎称家里着火的用“失火骗术”,统统都算做“卖眼泪的”。

昭和年间移动着的活体广告人,身体前后都挂着宣传广告,在商店门口、车站、广场等人口稠密处进行非常有喜感的推销。因为身体如三明治般被广告牌夹在中间,所以被称为“三明治人”,后来被卡通人物所取代。

还有一种最不可思议的行当——拾发女,属于行商的一种(行商是走街串巷做小商品生意的人)。她们行走在京都的街衢上,边走边喊“头发掉了哟”,边将地上的头发捡起来,攒起来卖给批发商做成假发。

如果换作我,希望从事什么行当呢?摆渡船船老大,摆渡身穿白无垢的新娘和她的家人,即使生病也不许请假。或者灯塔看守人,安静地几十年待在一处安静的海上,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读书写作。又或者腰封文案作者,像阿部次郎一样写下“快读”这样雷人的话。可以肯定的是,有些事情我一定不会去做,需要坚持的内容必定不可妥协,这是一定的。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