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臣魏征大家都很熟悉,以直言敢谏而闻名,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共创“贞观之治”,唐太宗为他留下了“三镜”的名言。
到了宋朝,也有一位大臣敢于直言上书给皇帝提意见,被人们称为北宋的魏征,他就是鲁宗道。
鲁宗道,字贯之,是现在的安徽亳州人。他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也早早地去世了,只好生活在外祖父家。
凄苦的生活没有击倒鲁宗道,反而使他更加坚强。鲁宗道从小勤奋读书,考取了进士,开始步入政坛。
由于工作出色,鲁宗道逐步升迁,于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被提拔为右正言谏章,开始了他的谏臣生涯。
据《宋史》记载,由于鲁宗道不惧权贵,对谁都敢参一本,所以那些贵戚、权臣对他都很畏惧,给他起了个“鱼头参政”的外号。这是因为繁体“鲁”字上半部是“鱼”字,也是因为他的骨头硬得好像鱼头一样。
鲁宗道担任右正言后,对于如何考察官吏、整顿吏治,向宋真宗提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一开始还好,宋真宗都能够认真听取,但没想到鲁宗道的谏言似乎永无止境。宋真宗每次见到鲁宗道都不得消停,渐渐地感到了厌烦,于是就对其他大臣抱怨。
没成想,这些话语越传越广,后来被鲁宗道知道了。于是他利用一次回答皇上问话的机会,对宋真宗说:“陛下,您任用我,难道只是为了得到纳谏的虚名吗?我为自己不做事而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
宋真宗听到后,被他的直言所感动连忙挽留他,后来还在大殿的墙壁上大书“鲁直”二字,一来勉励自己,二来示意大家向他学习。
后来宋仁宗即位,鲁宗道升任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掌管吏部流内铨。
宋仁宗在位初期,是由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垂帘听政。有一次,京城里的富家子弟陈子诚打死了自己的磨工,磨工的家属告到了官府。这件事越闹越大,皇帝也知道了,于是朝廷下令追捕陈子诚。
谁知几天之后,宫中又下令停止追捕。鲁宗道对此事也有耳闻,在上朝时对垂帘听政的章献太后说:“陈子城家里有钱有势,不应当袒护!”章献太后一听很生气,说道:“你怎么知道他家里有钱有势?”鲁宗道说:“如果不是家里有钱有势,怎么能打通关节到皇宫中?”章献太后听完自知理亏,只得下令彻查这个案件。
这个章献太后名叫刘娥,一生极具传奇色彩,是从一个卖艺的孤儿一步步走到了皇后的宝座,并成为了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她也是传奇故事《狸猫换太子》的主角。
在宋真宗后期,章献太后就开始逐渐掌控朝政大权,宋仁宗时更是独揽朝政,大权在握。
章献太后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有一次她在朝堂上问鲁宗道:“你认为唐代的武后是个怎样的君主呢?”这话外音是人都能听得出来,是章献太后在试探臣子的反应。
这时鲁宗道面不改色心不跳,冷静地回答道:“她是唐代的罪人,差点危害国家。”章献太后听完后沉默不语。
章献太后
还有一次,宋仁宗和章献太后要一起到慈孝寺去。章献太后故意安排自己坐的辇车走在宋仁宗的前面,再次试探群臣的反应。
鲁宗道看到后,立即走上前谏言道:“丈夫死了跟从儿子,这是妇人立身的道义。”
章献太后听到后,只得停下辇车,等宋仁宗的车子走了以后,自己再出发。
鲁宗道就是这样一个不畏权贵,遇到事情敢于讲真话的人,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唐朝名相魏征的影子。正因为为官清廉公正,为人正直无私,鲁宗道得以青史留名,被后世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