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刘繇和刘备、刘表、刘璋一样,不仅是汉室后裔,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刘繇最初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任下邑县的县令时,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被征辟为司空掾属,除授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淮浦。兴平元年(194年),刘繇被任命为扬州刺史。他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一度被朝廷加授为扬州牧、振武将军,但是,刘繇最终还是被孙策击败。
到了公元197年,刘繇病逝,而孙策也在之后夺取了扬州之地,从而为东吴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诚然,刘繇和孙策是势不两立的对手,但是,不管是孙策还是孙权,都非常欣赏清廉正直的刘繇。因此,刘繇的儿子刘基最终为东吴效力,并且深受孙权的信任。
一
具体来说,刘基(184年—232年),字敬舆,东莱郡牟平县(今山东牟平县)人。三国时期的吴国重臣,齐悼惠王刘肥之后,扬州牧刘繇的长子。建安元年(196年),刘繇与东渡而来的孙策大军对抗,但是,刘繇显然不是孙策的对手。在吃到败仗后,刘繇来到豫章一带。
建安二年(197年),刘繇去世,当时刘基十四岁,为刘繇服丧一切合乎礼节,刘繇生前属下官员所赠馈的礼物,他一概不收。不久之后,孙策讨伐江夏时,回军时经过豫章。为刘繇治丧。并且带回刘基兄弟,善加礼遇。对此,在笔者看来,孙策礼遇刘繇的儿子刘基,也有助于消解刘繇旧部的抵触情绪,也即能巩固他对于扬州地区的占据。
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后,孙权开始执掌江东。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刘基相貌姿质都很美好,深得孙权喜爱敬重。建安十四年(219年)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刘基为东曹掾,任命他为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由此,对于刘基来说,堪称孙权的心腹了。
二
黄武元年(221年)孙权为吴王,升任刘基为大农令。秦及汉初,始置治粟内使管理天下财政,本名治粟内史,汉景帝后元年(前143年)更名为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为大司农。西汉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改称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对于刘基来说,虽然没有率军征战的经历,但是,因为他管理着东吴的仓廪,这促使其依然拥有较高的地位。
一次,孙权举办宴会时亲身起来劝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孙权离开后,虞翻又起来坐下来。孙权于是震怒,拔出佩剑要杀他,在座的人都很惊惶。在这个关键时刻,只有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说到:“大王饮酒之后杀掉有名的念书人,就算虞翻有罪,天下人谁笃信?何况大王向来能包容贤人使众人归附,因而天下人都来投奔,今朝一下子功败垂成,行吗?”
面对刘基的劝谏,孙权说:“曹孟德尚且杀了孔文举,我杀个虞翻有什么用!”对此,刘基不甘示弱,继续劝说道:“曹操是个轻易杀害士人,遭到天下非议。大王推行德义,要和尧、舜相比,(假使杀了虞翻)怎么再和尧舜相比呢?”正是在刘基的劝说下,虞翻这位东吴大臣才得以保住性命。
三
最后,又有一次天气酷暑,孙权在船上举行酒宴,正巧在船上碰到雷雨,孙权用御盖遮护自己,又命令手下人也遮护刘基,其他官吏得不到如此待遇,刘基的待遇就是这样特殊。刘基后来被孙权升为郎中令。郎中令,古代官名。始置于秦,为九卿之一,掌宫廷侍卫。汉初沿置,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职。对此,在笔者看来,郎中令的官职,无疑凸显出孙权对于刘基的信任。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改任刘基为光禄勋,和顾雍分掌尚书事务。顾雍曾担任吴国的丞相一职,也即此时的刘基,已经在协助孙权处理朝廷事务了。到了嘉禾元年(232年),刘基去世。
得知刘基去世的消息,孙权伤心不已。后来孙权为儿子孙霸娶了刘基的女儿,赐给宅第一处,一年四季都有赏赐,与全家、张家并列。刘基的两个弟弟刘铄、刘尚都被任作骑都尉,也即刘基的后人受到了孙权的厚待。而这,自然也是刘基在孙权心中地位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