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武功之盛,一直被历代文人认为“三代以下,无出其右者”。而在唐朝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辉煌胜利中,攻灭东突厥的胜利无疑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场,在这场短暂而激烈的战争中,大将李靖的指挥艺术和唐军强悍的战斗力发挥的淋淋尽致,唐军以极小的代价就取得灭亡东突厥的决定性战果。
唐朝初建时,突厥实力强大,甚至一度兵临长安城下。但随着李世民等实行休养生息和整军经武的国策,唐朝国力、军力不断强大,很快就不在惧怕东突厥。贞观元年,唐朝攻取朔方,成为对东突厥作战的重要前进基地,而同时突厥方面却因连年自然灾害而损失惨重。于是,在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朝决心发兵进攻东突厥,意图通过决战彻底灭亡东突厥。
629年11月23日,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唐军分六路北伐突厥。以李靖统率中军、李勣统率东路军、柴绍率西路军,并有其余三路次要方向,全面向东突厥进击。
次年正月,塞北普降大雪,天气十分恶劣,而李靖却在此时坚持率3000轻骑,顶着漫天的风雪以神速出击,完成了中古时代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一段行军。从马邑出发,越过恶阳岭,直取定襄。因为天气非常恶劣,所以突厥方面完全没有戒备,直接被李靖的突袭打懵了,甚至以为唐军是“神兵天降”,在这种情况下,李靖又派出间谍,离散突厥军心,成功迫使突厥颉利可汗的心腹大将康苏密携带隋炀帝皇后萧氏和其孙杨政道来到定襄向唐军投降。
而颉利可汗只得率残部向北退却,途中又先后与柴绍军和李勣交战,又遇大败,不得不一方面向铁勒人求助,另一方面派遣向唐朝表示谢罪。唐太宗就派鸿胪卿唐俭等人向颉利可汗表示慰问。
二月,李靖和李勣会兵白道,李勣指出颉利可汗虽然接连战败,但仍保有相当的实力,如果得到铁勒的庇护,假以时日,必定卷土重来,又成为唐朝的大患,不如趁唐俭去慰问,东突厥方面较为麻痹的时机,趁热打铁,彻底解决敌人。
对此,李靖深以为然,随即率大军继续北进,一路收降了许多突厥部族。直到二月初八,大军接近突厥牙帐之时,李靖派副将苏定方仅率200精锐骑兵冲击大营,在搞乱敌人之后,李靖和李勣再指挥主力大军压上。此战一举打垮了东突厥主力,颉利可汗只率领少量亲随逃出,而他所下属的十余万军民则都成了唐军的俘虏,使节唐俭等也趁乱得以幸免,回到了唐军之中。
颉利可汗兵败后,意图向西投奔吐谷浑,但在路上遇上了唐将李道宗,最终被俘获,押解到长安,李世民封他为“归义王”。
唐灭东突厥之战,是7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直接消灭了唐廷的北部威胁。而此战结束后,腾出手来的唐朝又陆续攻灭西突厥、高昌等周边部族,彻底确立了其在东亚大陆上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的支配地位。而此战的主要指挥官李靖,也因其行军的坚韧和果敢,指挥艺术的高超和最终取得的辉煌胜利,永远光耀中华民族的军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