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杨文干谋反事件:唐朝初年的悬案,李世民从此下定决心武力夺权

公元624年,李渊已经坐上皇位第7个年头,唐朝基本统一全国,社会恢复稳定,本就不是很喜欢处理政务的李渊,也经常让太子李建成监国,自己到处游玩。这年夏天,天气非常热,李渊不堪忍受,就跑到长安城外避暑,李世民和李元吉跟随出行,李建成留守京师。

不过就在李渊心情大好的时候,突然传来密报,说是庆州都督杨文干意欲起兵谋反。庆州的位置大概就是今天的甘肃东南部和宁夏南部,距离长安非常近,如果真的发生谋反事件,那么李唐王朝将会面临着巨大危机。

而杨文干是李建成的亲信,他早不谋反晚不谋反,偏偏选在李渊离开京城的时候谋反,这很难不让人得出结论:李建成勾结杨文干,打算提前登基。李渊也是这么想的,他也没有心情度假了,但为了不打草惊蛇,他派人谎称有别的事情要找太子商量,让李建成立即赶来觐见。

李建成毕竟是太子,手下也有大量情报人员,早就知道杨文干谋反的事情,也很清楚李渊叫他去的原因。李建成性格优柔寡断,遇到这种事情更是不知所措,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有2条路:第1,干脆豁出去,直接起兵谋反,和杨文干里应外合,天下大势未可知;第2,乖乖听话,主动向李渊请罪,并想办法洗脱自己的串联鼓动嫌疑。

李建成没有谋反的胆量,最终选择了第2条路,他见到李渊后倒地痛哭,一直表示这事和他无关,情绪过于激动,以至于差点昏过去。但李渊正在气头上,根本不相信李建成的辩白,当即下令将他关押起来。

搞定了内部的“奸细”后,李渊就把矛头对准了外部的“叛贼”,他故技重施,派人谎称有别的事情要商量,让杨文干觐见。实际上,李渊这种手段过于幼稚,杨文干已经起兵谋反,难道事情那么巧合,皇帝偏偏在这个时候召见他?

因此,只要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不会遵旨,更何况杨文干已经通过密探得知了京城的动态,很清楚他已经和李渊撕破脸皮,觐见是死路一条,顽抗到底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于是,杨文干趁势而起,准备率领部众杀向长安。

事已至此,李渊也只能出兵平叛,这个任务很快就落到了李世民头上。我们知道,李世民是大唐战神,打下了半壁江山,他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不过这次出征和以往有些不同,临出发前,李渊特意叫来李世民,告诉他一定要认真打仗,平定叛乱后,就让他取代李建成的太子位置。

李世民早就等着这一天,带着激动地心情率军出征,不过双方还没有正式交锋,杨文干就被部下杀掉,叛乱不复存在。大军凯旋后,李世民兴冲冲地来到李渊跟前请功,等着父亲宣布更换太子的决定。

然而,李渊只是言语嘉奖了几句,然后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更让李世民想不到的是,李建成竟然已经被放出来,而且继续以太子的身份处理国政。紧接着,李渊开始追究杨文干叛乱的具体责任人,他没有怪罪李建成,而是认为东宫和秦王府几名幕僚鼓动兄弟相争,才酿成这出闹剧。

李世民信任的幕僚杜淹被流放,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他,此人才华卓著,但却擅长搞阴谋诡计,和汉朝陈平、曹魏贾诩是同类型的谋臣,他的儿子就是著名的唐朝宰相杜如晦。在李渊看来,自己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李世民早就功高震主,没办法继续封赏,反而由于势力过大,需要进行打压。

李建成再不好,毕竟是嫡长子,严苛遵守宗法继承制度的李渊,绝不会轻易废黜太子,更何况经过详细调查后,杨文干谋反案和太子并没有直接关系,李建成只是想给庆州送一批盔甲加强军备,虽然有违体制,但还没有到谋反的地步。

经过左思右想,李渊最终决定各打五十大板,一方面削弱了李世民的势力,另一方面也敲打了李建成。但是在李世民看来,李渊作为皇帝言而无信,既不是合格的统治者,也不是慈爱的父亲,反而把儿子当猴耍,可想而知他的心里有多愤怒。

透过史料的蛛丝马迹,后人发现杨文干谋反事件,极有可能是李世民背后搞鬼,因为李建成派去运送盔甲的人,正好被秦王府的人碰到,很难说这只是偶然。但无论幕后指使人是谁,李世民和李渊的关系都在这件事后彻底破裂,他也从此下定决心,期盼李渊传位已经不可能,想要登上帝位,只有通过武力手段。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