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为何明朝帝王个个奇葩,而清朝君王却是勤勉之君,这背后是怎样的权力博弈?

明朝16代帝王,清朝12帝,都说清朝12帝无昏聩怠政之君,勤勉是多少人贴在清王朝12位帝王身上的标签,与此对比鲜明的是,明朝16位帝王,个个都能算作奇葩,万历皇帝可以坚持长达二十八年不上朝不见大臣,勤政爱民?那更是八竿子打不着,很多明朝皇帝说是昏庸无能也不为过!

为何明朝帝王个个奇葩,多有昏庸无能之君,而清朝君王却是个个勤勉,多为勤政有为之君,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权力博弈?朋友们好,我是青衫弹史,本文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

网络上流传着不少有关明朝皇帝奇葩的段子,甚至可以总结一段顺口溜:作死削藩建文帝自焚玩失踪,工作狂魔朱棣带头冲锋,美食爱好者朱高炽吃到胖成球,蟋蟀天子朱瞻基却是个明君,俘虏皇帝朱祁镇丢了皇位还能复辟,捡漏皇帝朱祁钰临时上位力挽狂澜,恋母情结朱见深就喜欢御姐范,一夫一妻朱佑樘千古第一人,顽皮孩童朱厚照放飞自我,修道真君朱厚熜竟把朝堂变道场,甩手掌柜朱载垕一心只想女色,打工人朱翊钧皇帝也会罢工,光宗皇帝朱常洛在位1个月,木匠天子朱由校热爱木活一辈子,背锅侠朱由检勤勉执政竟成亡国之君,明朝16帝,个个奇葩,要数最奇葩,还得老祖宗和尚皇帝朱元璋,取个名字,还得分木火土金水,凑成一张元素周期表!

明朝皇帝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即使是成为一国之君后,这种个性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因为万人之上的至尊地位被无限放大,后人可以在他们身上轻易地贴上一个标签,成为野史笔记中津津乐道的笑料,或是正史之中口诛笔伐的暴君昏君。反观之,清朝13帝,就正常许多,后妃争斗,皇子夺嫡,微服出访寻花觅柳,留下一段段百姓茶余饭后的花边传奇。

且不论因王朝更迭,后世为了维持自身统治对于前朝尽情地抹黑,不过说实话,明朝帝王的槽点也是多,我们且说这种对比鲜明背后的权力博弈。

明帝昏庸而清君勤勉,其实这背后是皇位正统性带来的权力安全感与不安感的外在表现。

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出身贫民崛起于乱世,不受元朝的世恩爵禄,凭借自己实力,西平陈友谅,东灭张士诚,统一南方,随后立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政治纲领,北上伐元,从蒙元统治者手中恢复了自儿皇帝石敬瑭手中丢失在异族手中将近600年之久的幽云十六州,恢复了自北宋以来丢失在汉家王朝手中360年之久的西北沃土,恢复了自南宋以来汉民族丢失了240年之久的中原地区。对待遗留在中国的蒙元贵族,更是下诏:朕既为天下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一举赢得了各民族人心,手握政治大义,得聚天下民心,所谓自古得国之正无出其右者,非大明莫属!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非汉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明朝则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后建立汉家政权,大明开国便自动加上了一层历代王朝都不曾有过的buff,民族大义与天命所归的双重认证!

中国的王朝需要讲究名正言顺,所以西汉需要放大秦朝的暴政,唐朝需要宣扬隋炀帝的无道,名不正言不顺,皇位坐得就不稳,黄袍加身的宋太祖就害怕别人有样学样,杯酒释兵权,释去的不仅仅是底下人的兵权,还有上位者的不安!

但是大明王朝不需要,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就是古代王朝汉民族知识分子眼中最崇高的政治纲领,再叠加朱元璋贫民出身,带给明朝此后15朝帝王难以言喻的安全感。

当然,这种安全感只针对于朝堂内部的文臣武将,解决了大义问题,只要不是太过于作死,明朝皇帝是不用担心自己的皇帝宝座。那么,威胁明朝皇帝皇权的还有什么?答案是如下三类人:第一类宗亲皇室,大家拥有的血脉一样,掌握的大义也一样,特别是朱棣由藩王即位天子成功之后,树立起榜样,所以别怪明朝帝王将宗亲当成猪一样圈养,实在是放眼天下,就你们宗亲对皇位威胁最大,不把你们当猪一样养着,难道想来夺我的皇位吗?网络上有句话叫做:我若安好,你便备胎到老,对于明朝皇帝来说,皇家安好,尔等宗亲养猪到死!

第二类农民,朱元璋带来的大义对于同样出身的农民来说,无效!所以明朝立国的276年里,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迎来的大都是血腥而残酷的镇压,其根源便是如此。第三类边患危机,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民族大义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无效的!所以,对于这些北方入侵,明朝中央大都选择正面刚,也成就了刚明的称号,实在是维持大义的需要啊!

另外,明朝的顶层设计,由出身平民的老朱亲自操刀,老朱保持了对官府的一贯不信任作风,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以小制大的平衡之道,却没想到,这一套设计也把明朝皇帝给限制住了,内阁是制约皇权的第一道防线,科道言官则是第二道,六部第三道,中央的三道防线制约下,皇帝的任何乱命都有可能胎死腹中,即使是皇帝长达28年不上朝,有了内阁六部的明朝中央朝廷也会良好运转。

有时候我在想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这皇帝怕不是一个吉祥物吧,就如同日本的天皇、国外议会共和制度下的总统一般,唯一的作用就是告诉世人,我还在位,年号不用换,野心家洗洗睡吧。

有了大义名分,不用担心皇位不稳,有了制度保证,不用担心朝政动荡,所以没了多少顾忌的明朝君王,即使是坐上了皇位,性格上的缺陷也没有多少收敛,继续放飞自我,发展一些独特的个人兴趣爱好,也就成了必然。

清王朝,缺少这份大义,更由于自身底蕴的薄弱,统治上虽然极力汉化,但是这种骨子里的不安全感始终存在每一位清朝皇帝内心之中,需要牢牢地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权力集中于军机处,臣子跪听圣谕,朝廷不过是天子的一言堂,朝堂之外大兴文字狱便是这种不安感的外在。当然为了把持权力,那不就得勤勉一些嘛!

当然所谓明帝昏庸而清君勤勉,这背后也与明朝皇室子嗣稀少,清朝养蛊式皇位争夺有关,但我个人觉得更深次的原因还是这种大义带来的安全感与不安感!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