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隋唐演义》中的瓦岗寨真实情况如何?他们人才济济咋就失败了呢

瓦岗寨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为大唐帝国培养了一批人才,他们既有李勣、秦琼、程咬金这样的武将,也有杜淹、房彦藻这样的文臣。当然,也有演义出来的,寄托了男人们江湖梦的N条好汉。

一个啸聚江湖的山寨何以能吸引这么多人才?又为何替大唐做了嫁衣?这其中的道道才是我们研究瓦岗寨的价值点。

瓦岗寨的历史和失败的教训大致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文化转型如同妇女分娩,阵痛过后未必是重生,瓦岗寨在‘秀才’李密的带领下,试图完成从‘流民文化’到‘士族文化’的转型,可最终他们未能从豪门政治的根系中汲取营养,反而在内部的撕裂中瓦解了。”

瓦岗寨发展的三个阶段

快意江湖的“流民文化”阶段

几乎每一个男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江湖梦,虽然自古江湖险恶,比如瓦岗寨这个江湖,圈外的人对它有个梦想,圈内的人却是伤痕累累。

翟让一脚踩进瓦岗寨跟梦想一点关系都没有,那纯属生存的无奈选择。他原本是个体面的公务员,却因为犯了死罪,被关在牢笼中一分一秒地计算着生命的余光。

有个叫黄君汉的狱吏,给了翟让第二次生命,他钦佩翟让的骁勇,竟然私自放走了翟让。亡命天涯的翟让这才落草瓦岗寨,当上了CEO。

时下流行一句话:创业要抓风口,对翟让也是如此,当他扯起大旗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正处在一个风口上。什么风口呢?隋末大乱,天下正处于一个“流民人口红利期”,只要有人扯大旗,不愁招不到“员工”。

果然,紧随翟让之后,单雄信、徐茂公、王伯当等等,一个接一个加盟,且都“带着嫁妆,赶着马车来”。于是,瓦岗寨这个江湖像吹气球一样迅速膨胀起来。

跟后来的“水泊梁山”一样,瓦岗寨的好汉们只为一个字活着——义,走进山寨同享福,出了山寨共生死,见到有钱人就抢,见到穷人救济两文,碰到弱的就欺负一下,碰到强的就躲远一点。

你要是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一脸懵逼:快活还要问为什么吗?今天吃肉喝酒,管他明天刮风还是下雨!

所以,这是一个被环境所迫,没有人生目标,只为生存而随机聚集在一起的流民。直到李密到来,给瓦岗寨这个江湖画了个清晰的蓝图:我们应该这么活。

向“士族文化”转型的阶段

翟让有一丝兴奋也有一丝惶恐,李密勾画的蓝图他没想过,也不敢想:“咱就一个打家劫舍的绺子,跟官府斗?攻城略地?称王称霸?坐拥江山?哎呀呀,俺汗下来了……”

李密也一脸茫然,心里说,不为这些你们混个什么劲呐?多好的天时地利,真是让你们白瞎了!

不是翟让笨,也不是翟让天生不思进取,二人生长的环境不一样,眼界不一样,自然目标和做事的方式都无法相提并论。难听一点讲,他们是两种不同的物种,这下明白后来他们为啥会你死我活了吧?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翟让远比王伦更开明,他决定给李密机会,万一实现了呢?

李密出手就是大招,他率领瓦岗寨第一次拔老虎的胡须,干掉了张须陀。翟让惊呆了,我们一直躲着走的朝廷军队原来也能打败!李密摆摆手,这才哪儿到哪儿,下一步拿下荥阳,接着兴洛仓,然后是洛阳……

在翟让的目瞪口呆中,李密真的打出了瓦岗寨,成了与隋廷直接打擂台的拳击手。随着一系列的胜利,河南、山东一带的义军、各地的隋朝武装,排着队等着瓦岗军接收。

翟让又做了一次明智的决定,主动让出“股份”,甚至情愿退居二把手,给李密创造更大的发挥空间。

看起来李密对瓦岗寨的改造很成功,它已经摆脱了“流民文化”,变成了一个有目标的组织。什么目标呢?当然是“治国平天下”啊,儒家士族阶级的人生最高理想。

既然如此,一个获得了思想武装的瓦岗寨,怎么就突然间倒塌了呢?

转型失败的内部撕裂阶段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残存的“流民文化”,与新注入的“士族文化”水火不容,造成了内部的撕裂。

翟让主动降股份,其他的兄弟们不干,他们光看到如今瓦岗寨这么大的家业被李密喧宾夺主,却忘了这份家业是怎么来的。

翟让的弟弟翟宽就公开叫嚣:哪有把皇位让给别人的?你不想做我来做,就是不能便宜了李密。这家伙,似乎皇位就在他眼前似的。

翟让也被这种狭隘的“流民文化”所迷惑,终于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李密也干净利落地下狠手暗杀了翟让,以及翟让的核心成员。

李密的“净化行动”虽然排除了一些杂音,但客观上也造成了内部的分裂。此后,李密虽然也打了一系列的胜仗,但瓦岗寨的战斗力似乎不再那么强劲,甚至与隋军陷入了胶着状态。

紧接着,李密又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他与宇文化及打了一场两败俱伤的消耗战,让王世充渔翁得利。宇文化及的计划是取道中原返回关中,只要李密不碰他,宇文化及断然不会找他的麻烦。

可李密以正义自居,非要征讨宇文化及。结果宇文化及被打废了,他也伤了元气,这是他最终输给王世充的主要原因。

不是说宇文化及不能打,而是如何打。比如可不可以放过宇文化及,让他跟王世充先斗一斗?

第二个错误,他向洛阳杨侗投诚,不光被王世充摆了一刀,还输掉了自己的人设。

隋炀帝被弑杀后,杨侗在洛阳称帝,并向李密伸出了橄榄枝。李密跟宋江的举动一模一样,他二话不说宣布自己“改邪归正”,从贼寇变成了大隋的将军。

结果呢,王世充根本没给李密到洛阳辅政的机会,他除了替王世充挨了宇文化及一刀外,什么也没捞到。而自己的内部,却因李密对隋廷的投诚而产生了摇摆和分裂。

李密此举毁掉了自己的人设,也摧毁了好容易凝聚起来的战斗力,他对瓦岗寨的思想改造,被他亲手毁掉了,这就是后来瓦岗军突然变得不经打的原因。

瓦岗寨为何替大唐做嫁衣

江湖不好玩,瓦岗寨这个小江湖,两任CEO先后身首异处,所以从来都是外面的人看得热血沸腾,里面的人玩得心力憔悴。那些演义出来的十八条好汉,一大半都是虚构的,即便是真人,事迹也是假的,比如苏定方、尉迟恭,他们从来就没有加入过瓦岗寨。

关于瓦岗寨的失败原因,很多人把目光盯在李密与翟让的内部残杀上。不过,您认为李密除了清除翟让,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我认为没有,这已经是李密最好的选择了。

这些说法有点残忍,没办法,“流民文化”与“士族文化”很难兼容,除非以李密为代表的士族阶级,从数量上能占有绝对优势。

事实上,李密是“外来户”,瓦岗寨本来就是“流民文化”的发源地,李密一个人的力量,能改变瓦岗寨的这个阶级特性吗?

所以,我认为李密选择瓦岗寨本就是个错误!

您可能要问,为何刘邦、朱元璋他们就成功了?不也是从一群底层的老百姓开始的吗?

历史环境不同,隋唐时期,政治资源被豪门集团占据,李渊的胜出,跟刘秀很相似,本质上他们都是利用了自己的身份优势,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自己所用。

李渊从起兵到攻克长安用了不到三个月,大军刚到河东,关中的各大豪门都来投靠。这些豪门家族原本就掌控着隋朝的命脉,有他们的支持,长安根本都不用打。

如果你再扒一扒李家的姻亲关系,估计你会倒吸一口凉气,当时的豪门家族,几乎都能跟他们家攀上亲。不知道您是否留意,李世民攻克洛阳后,娶了两个韦姓寡妇,不是他好这一口,而是需要韦氏家族的支持。

这些优势,瓦岗寨谁能有?除了李密谁都没有,可李密却自废武功,抛弃了优势资源,落到瓦岗寨这片本不适合他的土壤里生长。

所以,那一刻一切就已经注定,李密和他的瓦岗寨必然会失败!

瓦岗寨的英雄们呢?他们怎么跟李唐集团融合了呢?很简单,这些人是李唐集团打酱油的角色,从来就没有身处焦点中。

不要看秦琼、程咬金、李勣他们很风光,他们扮演的是李世民的工具,而不是主角,这才是那个时代,瓦岗寨江湖好汉们的最佳选择。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