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宋朝最后一位将领种师道,一心为国,最终却活活被气死

大家好,我是历史博主莫海波说三国,希望看完我的文章会对您有所帮助!

北宋时期最后的一位著名的将领,一代名将,可最终却被活活给气死了,他就是种师道。听着让人不禁有点发笑,可他到底经历了啥?据说,是因为他提出的建议并没有得到皇帝的采用。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进行揭晓。

种师道是京兆府人,字彝叔,接下来我们就称呼他为种彝叔。其实他最开始也不叫这俩名字的,但是他名字跟皇帝年号撞了,没办法,最终他改名字了。种彝叔是名将的后代,出身不错,他年轻的时进入朝廷的时候做的是个文官,当时升任官职时被奸人一个团伙所陷害,然后被罢官了,大概被废了十年。后来种彝叔重新进入朝廷任命官职了,只不过这次他做的是武官。要小编来看,其实种彝叔本来就应该做武馆的,他有很大的一个谋划策略的本领,有比较优秀的军事才干能力。

当时的宋朝和金国,两个国家之间水火不相容,经常发生战争,动不动就打仗,在当时很难分出胜负。而种彝叔作为宋朝朝廷里面较厉害的一个武官,自然也和金朝的将领士兵们交涉了很多次,种彝叔即使在面对很难对付的金兵时,也没有输,反而赢得了很多次的胜利。大家别看金国和宋朝在当时很难分出胜负,其实在当时在两国的交战之中,宋朝是有很多次机会可以一举取得胜利的,如果这两个国家当时的战争可以根据历史正常的作战轨迹,宋朝的地位和历史将会彻底被重新纂写,不会落得那个下场。

可惜的是,在宋朝那个时期,朝廷里面的武官们地位很低,起码比文官低了很多,皇帝和大臣们都觉得武官将领们都是粗人,整天只会打打杀杀,不会办正事,都是一些莽夫,而文官们心高气傲,觉得自己能出谋划策很是厉害,就在这么个背景条件下,种彝叔的才能自然受到了压制。并且在那个朝代里面,投降并不是多么耻辱的表现,朝廷里面反而出现了一股不小的擅长投降的力量,一言不合就劝皇帝投降,看着打不过就想着投降求和,而且这些投降派的官员们力量还挺大,能影响皇帝所做出的决定。就这么来看,种彝叔所处的境地确实不好,种彝叔有远见,他提出来能够成功打败金国的好招,但是却始终被人反对,不能被采用。

后来在一年的冬天,金国的将军在他们统治者的带领之下,攻入了宋朝的首都。但是不巧的是,当时是冬天,金国的军队被困住了,当时他们的军队分为两批,一个是东军一个是西军,两批军队都被困住了,再加上环境艰难,后勤保障没能安排好,所以当时的金军的处境非常的艰难和窘迫。这个时候种彝叔看准了时机,随即就准备向自家皇帝提出来建议,想让自家的军队用把金国的军队送出去当理由,然后尾随金兵,等他们过河的时候双方夹击,一举歼灭,这样就可以彻底的把金国最优秀的士兵们给干掉,将金朝的军事力量给削弱。

不得不说,种彝叔的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想法归想法,能不能实践还是个问题。有时候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在当时种彝叔向皇帝提出来这个建议的时候,那股强大的投降派力量跳了出来,他们不想打仗,然后把种彝叔的提议给彻底的否决后,还对皇帝进行了说服。这股投降派竟然还保护侵略自家的金军,他们在边境上立起了牌,规定所有的宋朝的军队和士兵都不能越界去追捕金朝的军队,否则就犯法被杀死。种彝叔也很无奈,但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他只能看着这个战机失掉。唉。

种彝叔看着这个计划不能被实施,他也不等了,紧接着又提出了一个计划。就是召集金朝的军队,布下一个阵,不去攻打金朝,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家领土,严格防止金朝的军队来攻打朝廷。在当时的那个时期,又没有什么想飞机火车这些交通工具,只要防的好,基本上金朝就没什么办法来入侵。这个计划不错吧?也不去攻打金朝,只是为了保护内部而已。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了。可惜他低估了那些投降派的老迂腐,他把这个计划往朝廷上报了以后,又被反对了。投降派的理由竟然是害怕浪费钱财,也就是说投降派这些人宁愿投降割让土地和钱都不愿意出钱去防守自家领土,而且,皇帝同意了!这也太奇葩了吧!

随后,种彝叔就被贬职了。他为国为民着想,真的是全身心都为了家国百姓着想,到头来被那些投降派所反对,所嘲讽,还被皇帝所不信任。于是种彝叔越想越气,再加上那些投降派结成团伙来针对种彝叔,他愈加悲愤,气急攻心,很快就这么可以说是活活被气死了。

但是可笑的是,在种彝叔去世以后,果然一切都和种彝叔说的那样,金国的军队再次来攻打宋朝了,这次宋朝再也没有像种彝叔这样优秀又有真才实干的将领了,也没有人能再向皇帝提出建议了。于是宋朝抵抗不了,皇帝父子俩都被劫走了。那个时候皇帝开始后悔,懊恼,百感交集,又忍不住哭着说为什么当初没有听种彝叔的话,如果听了,事情就不会是这样发展了。小编也不禁想为种彝叔抱不平,唉,遗憾的是没有如果。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啦,我是莫海波说三国,欢迎关注!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