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政治家姚崇,生于今天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其父亲官至都督,其兄姚元景也官至宗正少卿。姚崇本人年少的时候,风流倜傥,呼朋引类,喜欢追鹰逐犬。这段嬉戏的岁月,却给姚崇的身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长后开始发奋读书学习,后来以孝敬挽郎的身份踏入仕途。
后来姚崇在处理有关河北契丹人叛乱事务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政治才能被武则天发现,深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官职不断升迁,他先是被任命为夏官侍郎。698年姚崇又被任命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班子的成员,其本职也被改任凤阁侍郎兼相王府长史。姚崇在704年曾经因为母亲年迈需要奉养为由辞去了宰相之职,但不久后,他又被任命为春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再次入相。
姚崇画像
武则天晚年,宠信男宠张易之,为了这个小帅哥,武则天几乎得罪了满朝文武。姚崇也因为得罪张易之等人而离开长安,以宰相的头衔出镇灵武,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诛杀了张易之等人,逼迫武则天退位,迎立李显复位。在政变发生前,姚崇恰好来到长安,得以参与到其中。政变结束后,姚崇也因此而被封为侯爵。不过,唐中宗对这些拥立他的功臣,多有猜忌。政变的发动者张柬之等人被贬,而姚崇也被外放。
710年,唐睿宗即位后,姚崇也被召回长安,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第三次做了宰相。不久后,还被任命为中书令。姚崇与另外一名相宋璟协力合作,革除唐中宗时期的各种弊政,任用忠良,贬黜奸邪,赏罚分明,杜绝请托,使得各项法度重新得到整饬。使得被韦后、安乐公主等人破坏的风气有所好转,朝野都认为国家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唐代的疆域
但是,在唐睿宗即位后,却也出现了太平公主干政的局面。太平公主的势力对太子李隆基构成了很严重的威胁。姚崇认为为了未来政局的稳定过渡,应该限制诸王的权力,加强太子的兵权。结果太平公主发难,说姚崇离间宗室骨肉。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太子李隆基也只得表态说姚崇离间骨肉。因此,姚崇被贬到地方任职。
713年,已经接受父亲禅让登上皇位的李隆基发动政变,杀了太平公主,太上皇唐睿宗李旦也彻底放权。紧接着,姚崇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中书令。第四次成为宰相。在接受任命之前,唐玄宗李隆基和姚崇之间有过一次谈话。在谈话的时候,姚崇用激将法来激励李隆基。姚崇说:“臣以为有十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如果陛下觉着不可行的话,那臣不敢就职。”李隆基说:“是哪些事?你可以为朕说来。”姚崇说道:“武则天在位以来,对待群臣过于严苛,臣请陛下以仁恕为先,不知陛下是否可行?此前朝廷对外作战,开疆拓土,在遭遇失败之后并未有悔意。臣希望陛下能不以开边拓疆为意,不知道陛下是否可行?从来佞臣虽然违法乱纪,但都能靠皇帝的恩宠而免于处罚。臣以为陛下的身边人要严格遵守法令。不知道是否可行?则天皇后在位期间,宦官当道。臣请今后不要让宦官参政。不知道是否可行?皇亲国戚为了巴结皇上,往往想方设法向皇帝进贡各种珍奇的礼物,地方官也往往仿效。臣请今后除了朝廷正式的赋税之外,一切进贡都彻底禁绝。不知是否可行?外戚宗室干政屡禁不止,正常的秩序不断被打破。臣请今后外戚宗室不得参与机密,不知道是否可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待大臣不够严肃也不够尊重,臣请今后陛下与大臣能以礼相处,不知是否可行?自从燕钦融、韦月将等人以忠而被治罪,敢于谏诤的风气就不复存在了。臣以为今后群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不以言罪人。不知道是否可行?武后在位的时候大规模建造佛寺,上皇在位的时候也曾经修建了许多道观,这些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民脂民膏。臣以为今后应该禁绝营造佛寺道观,不知道是否可行?前朝往往因为外戚而乱天下,到了本朝后宫干政达到顶峰。臣请陛下以前车之鉴禁绝后宫干政、外戚乱政,不知是否可行?”此时正准备励精图治的唐玄宗在听完后,非常认真地对姚崇说道:“朕能行之!”
姚崇在开元年间全力以赴辅佐雄才大略的唐玄宗,对内改革弊政,对外妥善处理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抑制权贵阶层的过分扩张。在他们君臣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当然开元盛世的出现,不是哪一两个人的功劳,但姚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姚崇在做宰相的时候,有一次处理完公务之后对中书舍人齐澣说道:“我做宰相可以和前人谁相比拟呢?”齐澣没有回应。姚崇说:“比管仲晏子何如?”齐澣说道:“管仲晏子做丞相,他们的做法虽然不能传之后世。但也不至于人亡政息。而您的做法往往不能一以贯之。似乎您不如管仲、晏子。”姚崇说:“那你看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宰相呢?”齐澣说道:“您可以称之为救时宰相吧。”姚崇听后大笑道:“救时宰相,岂能很容易做到?”
姚崇墓园
姚崇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多次出任宰相,最然位极人臣,但却“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甚至在深受唐玄宗器重的开元年间,他依然是“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生活简朴清廉,除了俸禄之外不接受任何其他的收入。也正因为清廉简朴,以至于他在京城都买不起房子,而只能在寺庙之中暂且栖身。后来有一次姚崇生命,他仍旧带病坚持工作。后来朝廷有重大事务,唐玄宗命令另外一位宰相源乾曜到寺院中与姚崇商量。源乾曜见到了姚崇清廉的程度,大为感动。源乾曜奏请唐玄宗允许姚崇搬到四方馆中居住。唐玄宗立即就批准了。但姚崇却认为四方馆中有朝廷的机密文件,自己住进去并不合适。唐玄宗派人对姚崇说:“四方馆本来就是为官吏而修建的,你住进去有什么不合适呢?你就不要再推辞了!”
开元九年(721年),姚崇病逝。时值开元盛世,百姓丰衣足食,也出现了厚葬之风。姚崇在去世前夕将自己的一点微薄家产分给自己的几个儿子,告诫他们务必简葬。他对儿子们讲了厚葬之风的弊端,要求死后以常服入殓,而不要用官服。他还一再叮嘱子孙,将来:“汝等身没之后,亦教子孙依吾此法。”
如今位于伊川县彭婆乡的姚崇墓已经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