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孙权刘备结盟解码:两雄主曾联手对抗曹操,武圣关羽成决裂导火索

谈起汉末鼎足之势,读者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汉室正统刘备和乱世奸雄曹操身上,却不自主地忽视江东雄主孙权的存在感。本篇,我将从孙权的视角从发,概述一番“孙刘联盟”演化的阶段,同时从“孙刘联盟”的视角,大局观式俯视鸟瞰三国历史。

简单讲,“孙刘联盟”一共分成五大阶段,分成是1蜜月期,2矛盾期,3破裂期,4对抗期,5修复期。

一、“孙刘联盟”的蜜月期(208年~211年)

孙权182年出生。

184年“黄巾之乱”才2岁。

190年“诸侯讨董”才8岁。

191年“孙坚被杀”才9岁就丧父,跟着兄长孙策,在袁术集团寄人篱下。

197年“袁术称帝”,孙策刚好借此理由,名正言顺的脱离并讨伐袁术,孙权也才15岁。

199年“刘备割据徐州,袁术自杀”,兄长孙策统一江东,孙权仅仅17岁。

200年“孙策被杀”,这个东汉末年的“80后”,18岁的孙权,年龄放现在,也是高考。

可是他的压力很大,却是要继承父兄的基业。

父兄留下的遗产——东吴军政集团,内部派系众多,孙权花了8年的时间整合。

208年,“赤壁之战”之前,26岁的孙权,出兵荆州,斩杀黄祖,为父报仇。

这个时候,曹操也统一了北方,大举南下。

而其他势力,西北的马腾韩遂,东北的公孙家,西南的刘璋张鲁,一直都是原地踏步,没有参与逐鹿中原。

长期和曹操对抗的也就是刘备集团了,刘备兴汉,曹操篡汉,所以他们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立。

孙权自己就是一个砝码,现在曹操看不起自己,又要吞并江东,夺取父兄的基业,自然要和刘备结盟,同时江东这边的结盟提议者~鲁肃也和诸葛亮交涉,不久通过“孙刘联盟”,打赢“赤壁之战”,曹操北逃。

之所以用“蜜月期”而不是“结盟期”,就是因为孙权还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刘备也做了上门女婿(一段时间),所以是“蜜月期”。在周瑜死后,孙权还把南郡“借”给了刘备(借荆州的由来)。

刘备承诺,夺取益州后,归还荆州(本金是南郡,本息和是荆州),所以“蜜月期”的截止时间是211年,刘备入蜀。

二、“孙刘联盟”的矛盾期(211年~215年)

刘备集团在199年割据徐州,被曹军打败,关羽投降,刘备北上投靠袁绍。

201年,袁绍派刘备南下汝南,与黄巾旧部结盟,关羽也脱离了曹操。

但是不久,曹军占领汝南,刘备集团只能南下新野,投奔刘表。

208年,刘表病逝,曹军占领新野,刘备集团又南下江夏,投奔刘琦。

“赤壁之战”打赢了,曹操虽然北上了,但是曹军的威胁还在。

要不是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刘备也没法以此根据地,向南发展,夺取荆州四郡。

《三国演义》第65回——

却说东吴孙权知玄德并吞西川,将刘璋逐于公安,遂召张昭、顾雍商议曰:“当初刘备借我荆州时,说取了西川,便还荆州。今已得巴、蜀四十一州,须用取索汉上诸郡。如其不还,即动干戈。”张昭曰:“吴中方宁,不可动兵。昭有一计,使刘备将荆州双手奉还主公。”

刘备入蜀成功,“孙刘联盟”的矛盾就出来了,孙权派人找关羽交接荆州,关羽死活不同意,最后只“还”荆州东部的三郡。

从刘备集团的关羽兵团角度,本来只借了南郡一个郡,现在却还了三个郡,好比借100万,还300万,高利贷,关羽自然很不满。

从孙权这边,本来说好,得了益州,就还整个荆州,结果现在就只还了三个郡,而且还是这么辛苦才还的,也是不满。

本来就有矛盾,现在双方都不满,所以“孙刘联盟”名存实亡,进入“破裂期”。

三、“孙刘联盟”的破裂期(215年~219年)

在218年底,219年初,刘备集团占领汉中,刘备自称汉中王。

孙权心想,你荆州都没还完,也不低调些,还称王,老子才是吴侯,而且是吴县,吴郡的候,连吴国公都不算,你直接跳过公爵,称王了,就更加不满了。

217年,“孙刘联盟”的维系者:鲁肃又病逝了,吕蒙接任东吴大都督,作为典型的鹰派,自然要蠢蠢欲动。

最终刘备本部在汉中与曹操决战,关羽在荆州北伐,实行诸葛亮的《隆中对》。

这个时候孙权知道自己这颗砝码,就不能偏向刘备,而是应该放在曹操这边,于是和曹操称臣,怂恿曹操称帝,这样自己就可以得封王,结果曹操人精中的人精,才不上当。

不过吕蒙偷袭,关羽战死,孙权终于得了刘备治下的整个荆州了。

“孙刘联盟”也直接从“名存实亡”变得名也没有了。

四、“孙刘联盟”的对抗期(219年~222年)

孙权忽悠曹操称帝失败,但是曹丕称帝了,这个时候刘备称帝,不北伐,反而要打自己。

作为实用主义者,孙权自然要继续忽悠曹丕,称臣,得封吴王,也算江东军政集团,有了建国的雏形了。

大魏吴王国百废待兴,却要阻挡刘备大军的复仇。

最后以“夷陵之战”的胜利,和刘备病逝,为告终,吴蜀休战。

五、“孙刘联盟”的修复期(222年~229年)

休战之后,自然就是修复期。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成国家领袖,军政大权所有人,诸葛亮成为朝廷首脑,军政大权的执行者,也算名副其实的刘备集团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了。

刘备把集团的军队主力丧失在“夷陵之战”,新生的蜀汉,同样面临着生死存亡,诸葛亮也是一个实用主义者,马上就和孙权恢复“孙刘联盟”,准确地讲,应该称为“汉吴联盟”。

孙权这边,因为虽然和曹丕称臣,却仅仅只是名义上,惹得曹丕发怒,南下伐吴,和“赤壁之战”一样的情况,孙权这个砝码,只能又偏向蜀汉,同意了诸葛亮的“吴蜀联盟”的请求。

最终229年,孙权称帝,大魏吴王国,升级成,大吴帝国,也得到了诸葛亮的外交承认。

“孙刘联盟”演变成“汉吴联盟”的形式,从口头约定,上升到国家之间的军事结盟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