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盛世出良臣,乱世出猛将”。在中国封建历史社会中,这种现象曾多次出现。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一次封建王朝的更替都代表着很多英雄豪杰的诞生。他们搅动风云,在战场上厮杀,攻城略地,成为一代枭雄。像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曾经就是一个小小的流氓地痞,经过长时间的厮杀搏斗,最终成为了一朝天子。但即使像大汉王朝这样辉煌的朝代,也逃不过没落的一天。西汉结束以后,东汉传了100多年,最后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进入到了我们大家都非常熟知的三国时期,汉天子成为摆设。
自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天下各路诸侯基本上都被统一,其中最厉害的要数曹操把持的中原大部分地区的魏国。而诸葛亮主导刘备进入川府之地,建立的蜀国也非常强盛。靠长江天险偏安东南的吴国在孙权的通知下,也变得日益强盛,因此天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蜀汉和东吴经常联合起来攻打魏国的魏国,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够将魏国彻底消灭。反而是最后魏国将东吴和蜀汉彻底消灭,最后由司马懿的后人司马昭称帝,窃取了魏国的权力,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晋朝。在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厉害的猛将,这些人在杀敌过程中如探囊取物,三国乱世出了哪些猛将?
号称“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就是这样一个人,但是另外一些人虽然在武力之上不是最强的,但是却通过熟练运用兵法,根据环境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采用各种计谋将敌人打败。这些将军不是仅仅靠武力,更多的是靠智谋,成为了独当一面的猛将。这些人我们现在都非常熟悉,比如说像曹操的五子良将,张辽、典韦、夏侯惇等等,都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在逍遥津之战中,张辽表现得非常英勇,他不仅仅靠自己的武力震慑了敌人,而更是靠出色的智谋,将孙权的10万兵马打得落花流水,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一场战役。当时张辽镇守,合肥城中只有几千兵马,遇到声声来袭的孙权是彰尧,并没有慌乱而是定下的计谋,组织军民对抗,利用了各种方式将孙权的10万兵马打败,甚至差一点将孙权活捉,从这一点上来说,张辽绝对不仅仅是一员猛将,更是一个智谋无双的能人。
在三国历史上,比张辽更出名的几员武将,其中就有我们的关公关云长。他是蜀汉时期刘备的结义兄弟,也是蜀汉五虎上将中的第一位。当年曾经有过过五关斩六将的非凡战绩,而一把青龙偃月刀,更是舞得风生水起,除他之后再也无人敢用。相对于张飞和马超这种纯猛将来说,关羽还是一个饱读兵书,非常有军事计谋的人。而现在很多人都信奉关公,尊他为忠义无双的关二哥,这是因为他当年一心护主,护送刘备的妻儿老小千里迢迢寻找刘备。这份忠肝义胆无人能及,所以现在在中国有很多关帝庙,而在南方很多家庭之中也会供上关老爷。
但是关羽这个人,虽然武功高强,军事能力突出,但是却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他带领的军队跟其他几位上将军带领的军队不太一样。在关羽打败以后,手下很多军士都纷纷逃跑,而与其同样的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他战败了,手下的军队却誓死捍卫,并没有一个逃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是因为关羽自己非常的傲慢,对手下也比较严厉,动不动会经常惩罚手下的兵士,导致很多人对他颇有怨言。而赵云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对手下也非常温和,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他,所以即使后来他在跟随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遭遇拨好几次败仗,导致自己身入险境,但是手下的军人却没有一个逃跑的,纷纷前来救主。而关羽最后败走麦城的时候,却是手下四散逃跑,最终导致无奈自己身亡的下场。对于这个问题,小伙伴你觉得是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