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时期,徐有贞是个有能力的小人;石亨是愚蠢的武将。他们俩人都凭“夺门之变”为明英宗朱祁镇立下不世之功,却又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一个全族被诛,一个流贬至终老。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唯一两次登基的皇帝,他这辈子做皇帝不咋的,运气却实在太好了。
朱祁镇生下来的时候并不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嫡子,他的生母是贵妃孙氏,也就是《大明风华》里的女猪脚孙若微,孙氏只是贵妃,她所生的皇子并不是嫡子,庶出的皇子朱祁镇并没有继位的可能。
但是朱祁镇运气很好,他老爹明宣宗朱瞻基为了他能够成为嫡长子,废了正牌皇后胡氏(《大明风华》里面的胡善祥),立了孙氏为皇后,朱祁镇就从庶子变成了嫡子,这时候朱祁镇连奶都还没断,就成了太子。运气实在太好。
朱祁镇登基的时候只有9岁,一般人还在滚铁环,他已经当了皇帝,而且这个皇帝当得很滋润,有太监王振陪着玩,无忧无虑,因为朝中的有老爹明宣宗朱瞻基留下的明朝最强内阁“三杨”辅政。运气实在是好。
朱祁镇成年后,三杨也死完了,受到了太监王振的蛊惑,居然要御驾亲征草原瓦剌部,在“土木堡之变”中,二十多万明朝精锐大军死得个干净,他居然活了下来,被瓦剌俘虏后,还深受瓦剌的优待。运气不错吧。
朱祁镇被俘虏,亲弟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继位,和大明第一忠臣于谦力挽狂澜,抗击瓦剌,保卫了北京城,没过多久,朱祁镇居然被瓦剌给礼送回来了,运气不错,运气更好的还在后面。
回来后的朱祁镇虽然不受弟弟景泰帝朱祁钰待见,但景泰帝不但没有要了他的命,而且还让他居住在皇宫内,只是居住的南宫破落点,好歹有京城的户口,关键是离皇宫太极殿很近。
朱祁钰病重要死了,无人继位,几个选择投机的朝臣打算拥立明英宗朱祁镇重新复位,发动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在众人的拥立下,兵不刃血的重新当了皇帝,这TM什么运气,有的人为了皇位奋斗一辈子最终落个身首异处,而他居然混混僵僵的当了两次皇帝。
而帮助朱祁镇夺门成功的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人: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
这三个人可谓十足的小人,为了投机政治,完全不顾景泰帝病重在床,皇帝还没断气儿呢,赶紧破南宫门,拥立朱祁镇重新复位,以期得到更大的政治回报,关键是他们那么蹩脚的政变居然成功了。
朱祁镇登基后,对前朝重臣进行了清洗,包括杀了忠臣于谦、王文等重臣,对拥立他复位的三人是非常的看重和封赏。石亨被封为忠国公,徐有贞被封武功伯,曹吉祥未被封为公、爵,那是因为他是个“死太监”。
徐有贞和石亨凭“夺门之变”上位后,尽掌朝中大权,而他们又各有不同,简单的说,徐有贞是个有抱负的政治家、野心家;而石亨却完全是个不知进退的暴发户。
石亨得到明英宗朱祁镇宠信后,愈发的嚣张跋扈,行事越来越张狂,有时候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不但朝中大臣深与为耻,甚至连他的老战友徐有贞更是不屑与之为伍。石亨越嚣张,心里却越心虚,居然要谋定造反,后来被人告发,被朱祁镇下诏入狱,没多久就死在了监狱里,那些攀附他的石氏族人几乎都被明英宗朱祁镇杀了个干净。
徐有贞其实是个很有作为和能力的官员,只是品行不怎么样,他的政务能力很强,特别是地方管理方面很受景泰帝推崇,而徐有贞善于水利,几次黄河闹水灾,都是他出面搞定的。
徐有贞的品行不好,其实根源在于他与于谦政见不同,这也是他想通过“夺门之变”夺取比于谦更大的政治资源的初衷。朱祁镇复位后,对徐有贞非常的重用,不但是华盖殿大学士,还兼任兵部尚书,担任内阁首辅。
徐有贞期望在明英宗二次登基后大展身手,他也的确是那么做的,他除了在杀于谦这个事情上出于私心外,其他的很多政务上都出于国家和朝廷考虑,也为明英宗朱祁镇做了很多的事情。
朱祁镇后来明白了“夺门之变”实为投机分子对他的利用,大为光火,立刻处置了那批夺门功臣,其中就有徐有贞,他被流放广东。
徐有贞没有被朱祁镇杀了,并不是念在他帮助其复位,是的确此人很有能力,为国家做出过很多的贡献,后来他还曾经被启用过,但是由于他是杀于谦的劝言者,一直得不到朝中大臣的待见,他也就在朝中没有多少作为了。直到成化七年过世。
石亨之死是死有余辜,而徐有贞的人生经历却让人唏嘘不已,卿本佳人,奈何一步之错,导致史书上徐有贞只有过而无闻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