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他是三国第一神童,十条妙计助曹操攻下城池,曹操笑着说:留全尸

东汉末年时期,三国鼎立,群雄割据。曹操率领魏国大军,凭借其雄才武略,卓越的治世理念和高明的识人、用人之术,逐渐成为这乱世中的一届枭雄。

俗话说得好:治世出贤臣,乱世出英雄。魏蜀吴割据全国的60年中,各路英雄豪杰争相涌现,其中不乏一些智商情商超群拔萃的人,更是为历史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

曹操当然也是大英雄,只是相比起下面介绍的这位,些许少了一抹神秘色彩。

神奇少年

据史料考证,东汉时期,在今湖南衡阳县内出现了一位堪称“旷世奇才”的少年。此人名为周不疑,是荆州牧刘表别驾刘先生的外甥。

周不疑本来和曹操之子曹冲走得很近,但因其“聪敏果敢”远超前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堪称三国时期第一神童,无出其二,名气着实可比他的尚书令舅舅。

周不疑的这般才华,以致于最后都没有人敢教他。据《零陵先贤传》记载:“不疑幼有异才,聪明敏达,先欲遣不疑就刘巴学,巴婉拒之”。

时任大学士的刘巴,不能说文采登峰造极,却也学富五车了,可就是这样的大人物却也不敢擅自为周不疑开课讲学。

初露锋芒

周不疑是如何逐步登顶巅峰的呢?

自刘备大意失荆州之后,曹操率大军攻占了荆州。在周不疑十三岁的时候,辗转到了荆州,曹操早已听其关于周不疑的奇异传言,于是亲自上门拜访,果真耳闻不如一见。

当时据说是有着白雀之瑞像,于是曹操就以此瑞像命周不疑做颂词,周不疑毫不迟疑地挥毫而作,当时令文学素养有深湛的曹操都暗自惊讶不已。

之后周不疑游学时遇到了曹冲,两位神童一见如故,一同游学。曹操见此情景甚是满意:以周不疑的聪明才智,之后能为曹冲的继任魏国大业之路添砖加瓦也未尝不可。

建安十二年,曹操率军攻打袁绍,且一路如砍瓜切菜般势如破竹。但是打到柳州时,却频繁受阻不可再进一步。于是便有了“:曹操攻柳城不下,周不疑进十计,攻城即下也”这样的奇事。

周不疑的文学功底不用过多质疑,但是其军事才能却实际是后人杜撰的。

最明显的是时间上的错误,曹操讨伐乌桓的战争是荆州投降之前的事情了,那时的周不疑估计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怎么会帮曹操出谋划策,进而攻城略地呢?

死因蹊跷

可就是这样的言论,让周不疑在往后的岁月里,一经被人提及,无不令人称道。也许是天妒英才,周不疑无法像一个正常孩童一样长大成人,年方十七岁时,即遭人刺杀。

下此毒手的正是那位治世能人,曹操。实际上周不疑在生前与曹操的接触上,已经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之后的死亡埋下了种子。

周不疑本身代表着一些士族阶级的力量,这跟他的家庭出身有关。在曹操看来,拉拢和收买地方士族为其卖命,是其治国方略中的重要一环,且周不疑才气逼人,在国中是难能可贵的。

于是曹操“即以女妻之”,把周不疑变成自己的女婿,好让他专心为自己做事,可怎奈何周不疑有些年少轻狂,又抑或是有些恃才自傲,直接演了一出“不疑不受”,这让曹孟德如何拉得下脸面,从而由此心生嫉恨。

另一个原因,也是直接原因,那就是“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

周不疑有异能之才,此种品质非常很值得推敲。《三国志》上说他著有“文论四首”,看起来可能是一部文评论解的诗作。但如果他只是一个寻章摘句的腐儒,如同荆州的王粲之流,想来曹操绝对不会对其如此忌讳。

有学者认为,周不疑的死,是曹操的直接指示。在当时,曹操先是在赤壁之战大败而归,紧接着幼子曹冲病故,这一连串的打击,让曹操心力交瘁,对每个人都加重了猜忌之心,“故倒行逆施也,遣刺客杀之”。

这也说明了当曹丕力谏留其一命时,曹操说得那句“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

“颠覆论”解惑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作为一代君王,曹操就是这般任性,他对待令之不快之人的性命如同草芥一般。但念其曾为爱子的好友的缘故,曹操特意嘱咐了杀手要给周不疑留个全尸。

周不疑有能力颠覆曹氏政权吗?答案是不能,先不说周不疑的年龄尚幼,即使真到了要全面施展才学的地步,周不疑也无法企及曹操的成就。曹操的一线军事指挥才能,在当时是少有的。

操控权术这门学科本来就有一些匪夷所思,以周不疑当时的才能倾向来看,他顶多能做到大学士这样的位置了,操纵和唆使他人举事作乱不大可能是周不疑所擅长的,也没有机会使他擅长。

如果说周不疑是汉朝刘氏一系的后代,倒是很有可能被曹操视作眼中钉,但是大量的事实表明,曹操从没有对刘氏贵族和眷族下过重手。

相反,他时常重用这些人来辅佐他的统治大业。所以这个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难道一切都是因为曹操为老不尊,草菅人命吗?

周不疑的故事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文人学者传颂的“弱者情怀”,周不疑其实也可能只是某贵族家庭里的一名学霸而已,在群雄割据混战频发的年代里,人们或多或少的想从底层攫取有利因素,而顺利过渡到中高层领域,实现所谓的“屌丝逆袭”。

所以就有人把民间故事逐一传唱到至今,让传奇故事有了加持因素。

从周不疑之后的遭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处事哲理。周不疑年少发迹,因其太过聪明最终遭人忌惮,在短时间内更是卓然逾越世人,锋芒毕露。

他不懂得明哲保身、和光同尘,最后只能被统治者猜忌和陷害。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