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张良给刘邦讲兵法,刘邦为何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果真是天赋高吗?

张良出身于韩国贵族,韩国被秦始皇灭掉之后,张良曾对秦始皇展开过刺杀,但失败了。刺杀失败之后,张良在下邳隐居了起来,并在下邳遇到黄石老人,黄石老人把一部珍藏许久的《太公兵法》送与张良,张良独自研读了十年。

在张良学习《太公兵法》大成之后,恰逢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张良决定出山,在出山投靠楚假王景驹的途中,遇到了自号沛公的刘邦,当时的刘邦拥有万八千人的队伍,张良拥有百十来人的队伍,刘邦认命张良为厩将,张良经常给刘邦讲解《太公兵法》中的内容。

在给刘邦讲解《太公兵法》之前,张良也给其他人讲过《太公兵法》,但其他人都听不明白《太公兵法》的玄妙,而刘邦则大不同,刘邦不但听得懂《太公兵法》的妙处,还能经常性地使用《太公兵法》中的妙招。对此,张良找不到合理的原因可以解释,只能含糊其辞地说,可能是因为刘邦的天赋高吧。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

为什么独独刘邦能够听得懂张良的《太公兵法》呢?并且一学就会?

很可能是因为,刘邦曾在举事之前研习过其他兵法并能举一反三,所以面对看似全新的《太公兵法》,也能根据过往研习的兵法触类旁通。

据记载,刘邦少年时跟发小卢绾一起学习过《尚书》。

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

《尚书》是非常艰深的历史书,刘邦、卢绾乃至西楚霸王项羽,都曾学过,但刘邦和项羽都对《尚书》的评价不高,项羽学着学着就不学了,说《尚书》没什么用,就能记名姓罢了,而刘邦在取得天下后说,《尚书》并不能帮他打天下。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诗经》、《尚书》不能帮他刘邦打天下,那什么书能帮他刘邦打天下呢?当然是兵法了。

如果不曾学过《尚书》和兵法,就不可能对《尚书》和兵法有着如此深刻的认识。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来,刘邦一定是钻研过兵法的。

为什么刘邦要钻研兵法呢?因为刘邦心中有个帝王梦。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刘邦做亭长的时候,曾经到过咸阳,曾经在咸阳观看过秦始皇的出游,曾在秦始皇出游的时候感慨过,做男人就要像秦始皇这样。

怎样才能成为秦始皇呢?复盘秦始皇的成功路径可知,一要有出身,二要有征伐。

出身是刘邦要不来的,征伐则是刘邦可以努力的。

要征伐,至少得懂军事。

怎样才能懂军事呢?

当时的刘邦不过是一小小亭长,自然没机会亲自指挥战争,只能通过学习兵法来使自己懂军事。也就是说,刘邦在拥有了梦想之后,很可能是自学了很久很久的兵法,也正因为刘邦学习过兵法,所以才能在举事之初顺利地攻城略地,并在日后的征战中脱颖而出。

历史上的刘邦经常给我们一种屡战屡败的感觉,但实际上,除了跟项羽对战以外,刘邦基本上没吃过败仗,而且能把部队越打越多。

比较起来,陈胜的大将军周文号称懂军事,结果章邯刚一出马,就把周文打了个落花流水。

我们总不能说,刘邦的胜利是运气,周文的失败是实力不济吧?

既然刘邦的胜利不是凭借运气而是凭借实力,刘邦的实力又是从何而来呢?

当然不会是凭空生出来的,肯定是在长期的学习中懂得的。

刘邦什么是什么时候学习的呢?

有人说是边打别学,这不对,自刘邦号沛公到秦灭,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刘邦如果在这两年里现学现卖,早就被别人给灭了,所以一定是在举事之前,就深入地学习过。

也正因为刘邦老早就学习过兵法,所以才能在张良讲解《太公兵法》时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了,因为有相关的知识背景嘛。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