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项羽悲剧的一生,是瞎装的一生,是托大的一生,是被打脸的一生!

山穷水尽之极仓皇跑路的项羽,面对越来越近的追兵,都没忘记说大话: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这是一句与史实明显不符的大话,“所挡者破所击者服”八个字,只存在于项羽的想象之中。

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

沛公、项羽乃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还攻外黄,外黄未下。

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

齐人相聚而叛之。于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

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乃东,行击陈留、外黄。外黄不下。

这些出自太史公为项羽撰写的传记中清楚地显示,无论是举事之初还是自号西楚霸王之后,都有他项羽攻不破的城池,也有他项羽打不服的齐和汉,更不要说一直在他后方搞游击战却从来没真正服过他项羽的彭越了。

别说是“所挡者破所击者服”了,就连主动拿高官厚禄来诱惑汉的御史大夫周苛,都没能收服周苛,反被周苛痛骂:

项王谓周苛曰:“为我将,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速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

至于“未尝败北”更是只存在于项羽的想象之中,项羽之所以会跟刘邦以鸿沟为界签订和平条约,就是因为他项羽打不过刘邦了,靠刘邦父母妻子的人质身份换来和平条约之后,项羽马不停蹄地往回跑,结果被刘邦追着打,追到垓下,无路可退时,项羽可怜兮兮地问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你说说,我项籍到底该怎么办啊?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看到了吗?我们印象中顶天立地的项羽最后竟然可怜巴巴地哭了,还带着左右人等一起哭,这个君臣抱头痛哭的场面,跟后世的亡国之君无二。

当然,项羽说“所挡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时,是生前最后一次做战前动员,战前动员这种特殊场合,说点大话来鼓舞士气,也无可厚非,虽然无可厚非,也逃不掉说大话的嫌疑。

其实,项羽的人生,就是从说大话开始到说大话结束,其中贯穿着各种托大被打脸。

项羽跟随叔父项梁举事之前,曾在吴地见过秦始皇出游的盛况,人群中的项羽指着秦始皇的车鸾,说起了大话: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然而,多年以后,取秦始皇而代之的是汉高帝刘邦而非他楚霸王项羽。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虽然刘邦没能像秦始皇一样统一天下,但至少当时的诸侯王和大功臣都认为,刘邦“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理应上尊号为皇帝,比肩秦始皇。

项羽举事之后,一向以勇猛著称。项羽勇猛时有多勇猛呢?力能扛鼎都不算什么,毕竟刘邦的第七子刘长也力能扛鼎。

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

动不动就拎个死人头跟大家说话,如果哪个不服,项羽就继续杀,项羽可以一口气杀百八十人,这份战斗力,放到侠义小说中,也是绝对的大侠了。

项羽不但自己猛,所带的部下也都很猛。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士,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巨鹿之战中的诸侯,都得跪着往项羽跟前爬,根本就不敢抬头看项羽。但项羽也有遇到茬子的时候,在鸿门宴会中,项羽见到冲他项羽瞪眼珠子的樊哙,吓得手握剑柄站起来,仿佛在对樊哙说,“你赶紧给我往后退,我项羽可不怕你!”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其实,能打脸项羽托大的,除了樊哙,还有刘邦和韩信。

刚刚说到了鸿门宴,咱就继续说鸿门宴。鸿门宴开始前,项羽放硬话: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这话说的,好像他项羽随时可以灭了刘邦。结果,刘邦第二天一早,只带了百八十人来见他项羽,他项羽为了讨好刘邦,直接就把告密者曹无伤给卖了。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不但卖了曹无伤,还殷勤地给刘邦准备了好酒好菜。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宴会上,亚父范增不停地举起玉珏示意项羽,咱们昨天可是研究过,要杀刘邦,现在刘邦主动送上门来,咱们动手吧。结果项羽什么反应呢?项羽直接就怂了。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项羽的“默然不应”似乎在说,“什么杀刘邦?跟刘邦同桌共饮,不开心吗?”这脸打的,啪啪的,还是连环打脸。

同样的,韩信也打过项羽的脸。

韩信曾在项羽的帐下做过执戟郎,一心出人头地的韩信多次向项羽建言献策。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的计策呢?大概是韩信的计策太深奥,对兵法只是“略知大意”的项羽根本就看不懂吧。为什么说韩信的计策太深奥呢?韩信创造性地搞出背水一战前,汉军中追随韩信的将军都以为韩信在说大话。

令其裨将传飱,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将军们听韩信说一天就能击破赵国二十万军队,都不相信,但因为韩信是大将军,官大一级压死人,将军们只好假装相信韩信说的话。

结果怎么样?果然,当天就把二十万赵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将军们都表示不明白,请教韩信,“您今天带我们打的仗,跟兵法上说的不一样啊。”然后韩信就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起来。

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项羽虽然天赋过人,但对兵法也是略知大意,其军事理论水平,估计只跟韩信麾下的将军们相当,怎么能在接到韩信计策时明白韩信计策的妙处呢?

后来,韩信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证明了,他韩信绝非只能做一个小小的执戟郎。项羽也收起了那股高傲劲儿,派韩信的老乡武涉去求韩信:

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合,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

昔日不肯封赏有功之臣的项羽,竟然要主动跟昔日帐下的执戟郎三分天下,这不是等于承认,他项羽看走眼了,他当年就是看不明白韩信那些深奥的谋略吗?这不就是大型打脸现场吗?

面对项羽的哀求,韩信搬出旧事来羞辱项羽。

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幸为信谢项王!”

韩信的话无异于在说,项羽看人的眼光不行,对计策的理解力也不行,我韩信绝不与项羽这样没本事的人为伍。

又是一次打脸。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