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李世民在李渊帐外一顿哭号,李渊一顿骂,反被李世民说服攻打长安

隋朝末年,李渊带领大部队从晋阳出发,进入了临汾郡。在距离霍邑五十多里处安营扎寨。一路的舟车劳顿让李渊早早入睡。

可李渊刚睡着没多久,营帐外就传来一阵哭嚎声。

李渊好不容易入眠又被吵醒,心中很是愤怒,立刻呵斥帐外哭泣之人:“谁呀!哭丧的嘛!”帐外的哭嚎声立刻停止,只见一个声音传来:“世民,恭请父亲安。”

李渊因为连日的奔波,身心疲劳,本来不想听,但是怕李世民又接着哭号,扰自己清梦。只好召他进去,问他哭什么。

李世民一进入帐中,立刻跪下:“我自知扰了父亲的清梦,罪该万死。如果我再不过来,只怕我们都要命丧黄泉了。怎能不哀伤大哭呢?”

李渊怒斥李世民:“不可胡说!难道你也认为刘文静,迟迟没有回来,是被他们扣押了吗?看来突厥与刘武周暗中勾结,打算偷袭晋阳的消息是真的。我先前打算回晋阳救援,你是怎么说的?”

李世民回复:子先前说,虽然之前一直大雨不停,延误了我们拿下关中的时机,更使得我军中粮食短缺,但父亲不必着急。如今稻谷已经成熟,遍地都是,军中不会再缺粮。

至于那宋老生,平日为人轻率急躁,只需要一场胜仗,我们就能拿下宋老生。至于那李密,更是目光短浅之人,他在夺取粮仓后,一直都没有做下一步打算。

李世民继续说:刘武周与突厥勾结一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但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二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利益才结盟,但是暗地里却互相猜忌。离心离德,必不能成大事。

但我军不一样。我军现在打着举大义、救苍生的旗号,就应该奋不顾身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群雄,但现在遇到小小的敌人,我们就立刻调转军队回晋阳救援。

这样迟迟无法进入咸阳,夺取天下主权。只怕那些为大义而投效我军的壮士,会因此失望,从而离开军队。到那时,我们便是再厉害,也不过是守卫太原城的地方贼罢了。

一旦有人抢先一步进入咸阳,拿下了天下主权,一定会派兵来围剿我们。

到时我们又如何保全自己呢?

李世民告诉父亲李渊:我们现在高举义旗出兵。往前努力拼搏就一定能成功,但因为小小的城池,就懦弱后退一定会失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如果,我们真的回晋阳救援,过不了多久,为了大义投身我军的士兵就会离散,然后敌军就会趁此机会,围攻我们。到时候,那才是真正的危机呀!父亲三思呀!

李渊终于同意了李世民的想法,说:“可是军队已经出发了,现在怎么办呢?”

李世民说:“右军正在整理,准备出发。您还来得及下命令,取消这次出发的命令。虽然左军已经出发,但依我估计应该还没走太远。请您准许把部队追赶回来。”

李渊同意了,为了安全起见还派李建成和李世民一起追赶左军。

李世民表示二人分开行动会更好。所以,李世民和李建成,便分开追赶,当天夜里便成功追上左军,将部队带回。

不得不夸赞一下李世民的口才。之前,李渊手下的将领向李渊请命,请求先攻打由大将军屈突通率领数万骑兵戍守的河东。要不是李世民的话,给李渊吃了一枚定心丸,只怕李渊还在犹豫。

任瑰说:我请求先攻打河东。要知道关东的豪杰盼望我们义军的到来已经好久了,我之前在冯翊待过多年,我了解当地的地理人情,与那些有志之士更是深交。请您准许我前去向冯翊县的豪杰宣传。这些人一定会揭竿而起,支持义军,像我们一样为您竭诚效忠。

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大军就可以从梁山渡河,穿过韩城,直逼郃阳。我听闻郃阳当地的长官萧造是一名文官,此人胆小如鼠,又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见我们大军逼近,一定会请求归顺。

这样,郃阳也会在我们的掌控之下,到时候我们再击鼓进军,拿下永丰城。

到那时候,虽然我们还没有进入长安。但是整个关中已经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拿下长安是迟早的事。

这时,李渊的另一名将领裴寂反对:“屈突通率领了数万骑兵驻扎在河东,若是我们不拿下河东而改为直攻长安。万一没有成功拿下长安,打算退兵时,就会被前后夹击。前有长安的守兵,后有屈突通率领的河东骑兵,这会让部队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最后,还是李世民的话语,让李渊定下了心:“裴寂的担忧非常有道理,但是但我更支持任瑰的想法。

常言道,兵贵神速。我们义军已经打了多次胜仗,凭借这种威猛气势,一路抚慰归顺的士兵百姓。这个时候,攻打长安,长安的百姓就会望而生畏。

我们就可以趁长安守军还没有计谋,没有奋起作战勇气的时候,一举拿下长安。

如果我们现在改变策略,先攻打河东,就会给长安城的士兵有足够的时间,仔细谋划,完成战略部署。到那时,即便我们拿下了河东,打败了屈突通,只怕拿下长安也是困难重重。

再说关中群豪并起,不能没有归属,我们必须对他们早加招抚,至于镇守河东的屈突通不过是一名奴才,不值得考虑。”

没过多久,太原的粮食运到了军中,缺粮问题得到解决。李世民就用计谋引诱宋老生出兵,宋老生果然上当,结果被杀。

随后,李渊趁着天色,立刻下令登城,由于缺少登城梯,士兵们只得自行搭乘肉梯,终于拿下了霍邑。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