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随着《退位诏书》的颁布,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离开了他代表着至高无上的龙椅,同时也意味着清朝的灭亡、封建统治的结束,皇室家族曾经的尊贵繁华与低靡消沉都已成过往,在他们身上有引以为傲的荣宠,也有难以抹去的耻辱。
“爱新觉罗”这个国姓,也是清朝皇室家族最直系的姓氏,总是带着神秘的色彩,受到“先帝的庇佑”,爱新觉罗的后裔人口发展十分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已高达三四十万之多,其中还不包括很多已经改换其他姓氏的爱新觉罗后裔。
大清灭亡已经一百多年,爱新觉罗家族已经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大多数人低调行事,褪去皇室的光环,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只是还有后裔不忘记爱新觉罗家族的荣耀,一个自称为乾隆的七世孙大摆排场,穿着龙袍祭祖,结果在网上引起争议,这是怎样的经过呢?
一、爱新觉罗姓氏
很多朋友都以为“爱新觉罗”这是一个满族的姓氏,其实最初这是一个分开理解的姓氏,“爱新”本是族名,“觉罗”才是姓氏,犹如古代的陈留谢家、陇西李氏。
满族最初分为许多的部族,由姓氏相同的成员组成一个个的庞大家族,根据所在的地域,或者是家族特点而分出许多家族的称号,拿“觉罗”姓氏来说就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爱新觉罗是其中的一支。
“爱新”在满语中是黄金的意思,可见其先祖对家族寄予厚望,到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建立了“后金”,爱新觉罗家族成为了望族,从那之后才开始以“爱新觉罗”为姓氏的全称,也开始了逐鹿中原的霸业,最终“爱新觉罗”一统天下而成为国姓。
按照古代家族的传统习俗,取名需要按照“宗谱”指定的字眼,这样显得整个家族井然有序、历史深远,并且一看排字就知道是不是族中人,是何辈分。而“爱新觉罗”最开始是没有“宗谱”的,取名比较随意,到了康熙大帝这里仍然是“自由发挥”。
康熙大概是受到汉文化的熏陶,给子孙们定了“字”,儿子用“胤”字,孙子“弘”字,曾孙“永”字。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应该对这“三代”人是非常熟悉的,雍正胤禛、乾隆弘历,还有一个和还珠格格“私奔”的永琪。
到了乾隆皇帝时,又给后代排出了“绵”、“奕”、“载”,之后道光帝和咸丰帝又加了“续”,分别是“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最后末代皇帝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至此爱新觉罗氏宗谱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皇室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宗室的血脉还在延续,按照宗谱取名习俗依旧,虽然有些爱新觉罗家族中人改了姓氏,想低调做人、重新开始,但还是有很多爱新觉罗家族中人非常爱惜自已的“羽毛”,毕竟繁衍至今,那个曾经代表着至高无上权力与地位的皇室光环是别人无可比拟的。
二、清室后裔祭祖
2015年4月25日是吉林的第十届开江鱼美食节,开展了增殖放流、踏青品鱼等多项美食文化,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增加了一项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由清室后裔主持并参与的祭祖大典,这次活动的“主角儿”便是爱新觉罗皇室后裔、乾隆皇帝的第七世孙——爱新觉罗?恒绍。
根据爱新觉罗皇族的宗谱,我们可以推断出爱新觉罗?恒绍的“恒”字确实是乾隆的第七世后代,有恒绍亲自主持祭祖大典的参与,丰富了美食节的主题内容,“踏青品鱼皇封地,祭祖盛典小白山”,使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皇室祭祀是一件非常庄重而又繁冗的大规模活动,通过清宫剧我们多少也会了解一些皮毛,除了参与的人数较多之外,一些繁文缛节的礼仪也特别多,以表示皇室后裔对先帝的敬重与悼念,据说清室盛世的时候,祭祀活动的程序有三百多道,可见其重视程度。
祭祖大典开始时,首先入场的是四名清宫勇士装扮的人挥舞着钢鞭入场,像影视剧中的情景一样,清脆的鞭声击破长空,显得祭祖活动格外的凝重。
紧接着入场的则是清宫内侍装扮的人员,手持八旗仪仗,吹响号角,随着沉闷的号角声,大概有四百人之多的清室“官员”入场,并整齐地排列两侧,等待“主角儿”出场。
祭祖大典的氛围庄重有序,当身穿龙袍、脚踩龙靴,身上有乾隆遗留之物“加持”的恒绍入场时,两侧的“文武百官”纷纷跪下行三扣九拜之礼,一些围观的群众甚至有些激动,面对这样的场景“回顾”热泪盈眶,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康乾盛世”的年代。
祭祖大典的程序已经精减至15道,已经带给人震撼的场面了,试想当年“康乾盛世”的祭祖活动应该更是排场奢华、浩荡吧。
回顾历史,大清灭亡已经一百多年,乾隆七世孙大摆排场祭祖、展示皇家风采,一时间在网络上引起的热议,对此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有的人认为,清朝已经是过去的历史,如此摆排场祭祖,无疑是显摆自已血统的高贵,如今人人平等的年代,还搞封建皇室的这一套礼仪,除了作秀没有任何意义。
也有的人认为,这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即使是普通的家族也会有祭祖的习惯,通过这样的活动,再现清朝宫廷当年的礼仪,也是对满族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然而,让网友评论的不只是这次由乾隆七世孙恒绍主持的祭祖大典,与此同时,还有由恒绍本人拿出的一本“祖传秘籍”,这又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三、《玄金秘要》现世
各朝个代皇室的东西都是珍稀之物,只有那些奇珍异宝才能配得上皇室的尊贵,清朝也不例外。虽然流传至今有很多国宝已经流失,但现存的清代皇室用品就已经让人大开眼界、赞不绝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稀有的“国宝”也会时不时浮出水面,不再雪藏。
而这次与祭祖大典同时现世的还有一本堪称清室的宫廷医药秘方——《玄金秘要》。恒绍本人是一名老中医,据他自已说,19岁时就凭借这本《玄金秘要》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可见这本书中记载的都是“真材实料”。
这本书是由清朝皇帝搜集几千年来的中医秘方整编而成,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绍以为了妥善保存为由本人拒绝拿出公布于众,并且认为是祖传秘方,属于个人私有物品,恒绍的此举行为如同祭祖大典一样引起了热议,一时间众说纷纭。
小结
华夏有几千年的灿烂与辉煌,每个家族都有着自已的兴盛与衰落,岁月蹉跎、风云过往皆已成为历史,清朝亦如前朝历代,繁荣盛世过后,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爱新觉罗皇室的后裔仍在继续传承家族的血统。
是众生平等,还是血统高贵,每个人的观点不同,评论亦是纷纭,但从广义的方面来讲,所留下的造福华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为私有,仍有待商榷,期待有朝一日,这本《玄金秘要》能够公布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