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长江东面的一座美丽城市。三国时的东吴政权建都于此,东晋建都于此,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家政权也建都于此,人称“六朝古都”、“金粉六朝”。凭这些美称,就足可以说明南京这座城市经济文化发达的程度,但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却没有看中。这是因为南京虽好,但离江北太近。虽然长江北面还有一条淮河,淮河以北才是金人的控制区,但赵构始终觉得不够安全,所以不加考虑。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虽然离金人更加遥远,但当时这些地方还不够发达,而且也过于偏远,地理位置不理想,不利于打出北伐抗金收复故土的旗帜。而处于钱塘江流域的杭州,不但地理位置适中,更重要的是,江浙一带经过北宋以前的吴越国的七八十年的经营治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已经发展得较为象样。
吴越国自钱以后传了三代五王,享有国运72年。在这72年里,吴越统治者采取的是保境安民的政策,所以境内一直平安无事。这样就为境内的生产和建设创造了安定的条件。当时的吴越国,在整个中国的版图里,已颇具影响,一些北方移民,纷纷落脚江浙。为了网罗人材,钱派出专门人员进行物色招聘,使各方人材云集苏杭,各种智才之士充实政府领域,使得吴越政府人才济济。
在生产建设上,吴越国主要有四大贡献。一是在农业上创造了“汗田”的耕种方法,所谓汗田,也就是在河流两岸筑堤围田,将原来的河滩变成良田,扩大了耕种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汗田是吴越国在农业生产上的一大创举,是增加粮食产量的妙法,所以后来的各个朝代都纷纷仿效,特别是南宋做得非常起劲。二是蚕丝业。吴越国的养蚕织丝,是江南十国中最负盛名和发展最迅速的,当时分为官营和民营两种,官营的规模是很大的,钱做时,向北宋进贡的锦绸,一次就带去了近30万匹。三是瓷器业。吴越国的瓷器生产数量是十分惊人的,其质量也是相当不错的,有一种叫“秘色”的瓷器最为精美、著名。一次进贡北宋的精美瓷器就达14万件,可见当时的生产规模。四是对钱塘江江堤的治理。
在此以前,来势凶猛的潮水,经常冲毁堤岸,毁坏农田。钱经思考和调查以后,决定采用大毛竹劈做成长型竹笼,笼内装大石,切于江边,形成一堤岸,再用大木打在堤的外边,共打六排,木桩之间再填上沙石,以此保护堤岸。这条堤岸从上游的六和塔一直到下游的艮山门附近。这样,终于挡住了江潮的冲击。使农田民房有了安全的保障。百姓安居乐业,城市经济不断繁荣。另外,吴越国在商业和海外贸易也有一定的贡献。
由于吴越政府始终坚持保境安民,修好周边、发展生产、精心治理等政策,所以奠定了江浙苏杭一带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人文基础。一直到北宋建立,吴越国又与北宋达成了和平统一的方针,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使吴越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就是赵构之所以要选择杭州为南宋首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