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杨广对李渊的猜忌激化二人矛盾,加速了李渊太原起兵

李渊在山西起兵,很大程度就和杨广的喜怒无常有关,要说李渊和杨广这对表兄弟有没有大仇,那肯定是没有的,但李渊却没少被杨广“吓”到,也是这种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心态,让李家上上下下从李渊再到李建成、李世民等人都已经提前做好了“造反”的准备。

至少在李渊起兵之前,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杨广对这个表哥也是信任的。

实际上,如果不是杨坚和杨广父子对李渊的看重,李渊根本不可能聚集力量反隋。李渊七岁就死了父亲,如果不是因为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是李渊的姨母,杨坚和独孤皇后对李渊都很照顾,李渊很可能和李密一样,虽然同属于关陇贵族,但根本没有什么势力。

而有了杨坚这个皇帝的照顾,七岁丧父的李渊在隋朝建立之后就因为和杨坚的特殊关系而成为千牛备身,之后又到各地去做刺史。等到杨广成为皇帝后,对李渊也是重用的。

虽然杨广也曾对李渊有猜忌之心,但这种猜忌之心并非只针对李渊一人,毕竟杨玄感之乱刚刚过去,杨广对朝臣都有了猜忌。《旧唐书》有这样一段记载:“会有诏征高祖诣行在所,遇疾未谒。时甥王氏在后宫,帝问曰:‘汝舅何迟?’王氏以疾对,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焉。”

李渊倒也从容应对过去了,之后杨广对李渊还是极为信任的,毕竟是表兄弟,信任还是比较好建立的,到了大业十一年(615年),杨广将李渊任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从这时候开始,李渊就在太原建立自己的势力。

他原本对杨广也是没有二心的,在太原平叛、阻击突厥,工作做得很顺利,但随着各地起义的不断冒出,割据势力渐渐出现,而李渊也预感到了隋朝迟早会亡的事实。

尤其是杨广到了江都不肯回都,大有在江都建立都城,偏安一隅的意思,所以李渊也就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毕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不是能者居之?

等到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成为太原的最高军政长官,就更加开始为自己的事业谋划了,即便有王威和高君雅这两个杨广的心腹在身边,李渊还是在太原结交英雄豪杰,招兵买马,为自己的事业做准备,并设法解决了王高二人。

等到了大业十三年(617年)的7月,解决了一切杂事的李渊在晋阳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起兵,直逼长安。

可以说李渊起兵的时间刚刚好,各地的割据势力愈演愈烈,但大部分都是为了自己,而李渊则是为了大隋的江山,并非为了私利,至于事实究竟如何,大家都懂的,至少口号还是要有的。

等到李渊攻进了长安,将杨广之孙代王杨侑拥立为新帝,即隋恭帝,而遥尊杨广为太上皇。等到宇文化及领着骁果军弑杀了杨广之后,李渊还哭得特别悲痛,说:“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

如此的悲痛还以为李渊多么忠于隋朝呢,结果李渊转身就逼着杨侑退位,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大唐。

所以李渊起兵并不是和杨广有什么仇恨,不过是因为也想在乱世中成就一番大事业,而且还成功了。

看似大唐建立了,关陇贵族们可以继续成为一个王朝之中高高在上的门阀世家,但事实上,天下因为“动乱”人才辈出,暂且不说瓦岗寨这种卧虎藏龙的地方,整个天下从南到北,从西到东,都已经有超越了关陇集团的新力量崛起。

所以关陇集团们放弃了杨广,其实关陇集团本身,也因为长时间的不进步被天下淘汰了,而李渊登基之后征战天下输多胜少,正是最好的证明。

杨广在位期间也确实太能作了,因为杨广强行开辟“大运河”造成了百姓对隋朝恨之入骨,这些人不激还好,一激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再加上杨广因为屡次对外征战,增收赋税对百姓施加沉重的压力,这导致隋末的农民起义,烈度比一般的时代都要强。

所以杨广知道李渊进长安之后,他会感到叹息,或许是他也知道,即便他再回长安,这局面他也解决不了,而且他也不觉得自己的“草包”表哥李渊能解决(李渊在隋朝当官时能力确实不咋地)。

那么要想彻底坐实大唐的天下,李渊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对付占据了他们老家山西的刘武周,还有更强大的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敌人,可笑的是,李渊就光是打刘武周都输了好几次,一怒之下还说要放弃山西,听天由命。

可见此时的关陇集团,已经不再是宇文泰时期那种随便领出个大将都能百战百胜的情形了。

幸运的是,老天好像真的在保佑李家,因为李家还有李世民这位“变数”。

打到长安的时候,李世民也才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但是李世民的兵法和战略头脑却是十分顶尖的,比如在大唐一众将领都拿刘武周没办法的时候,李世民请命带兵讨伐刘武周,收复山西,后来经过李世民的一系列战争布局,还真的打败了刘武周,并且收获了尉迟敬德这位大将。

败了刘武周之后,李世民在大唐的地位直升,而大唐的开局,本质上大部分就是李世民团队在支撑,而李世民的“天策府”,几乎没有关陇贵族的力量存在,都是以秦琼、尉迟敬德、侯君集、高士廉、长孙无忌这些新晋贵族的力量为首。

所以为什么说,明明关陇集团的能量早已经被天下淘汰了,大唐还依然挺住了,这就是因为大唐内部也有“新人”崛起,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是依附于李世民,只不过在一开始,因为李渊特别偏袒于关陇贵族,这些人都没有被分配到什么大功劳。

对于李渊来说,他也后悔一开始没有极力拉拢李世民麾下的这些文人武将,如果他对待每一个人都像对待秦琼一样,那么关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或许还占据不到上风,可惜历史就是历史,就是人做的事情,决定了历史。

不过李渊也庆幸有李世民这么一个儿子,不然的话,大唐的命数说不定会比隋朝更短,李渊会比他表弟杨广更倒霉。

其实严格来讲,李渊和杨广之间是没有太大的私人恩怨的,最起码在杨广登基前,二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只是杨广这位“有点问题”的皇帝,顺势对身边的人进行猜忌,李渊不幸运地被波及到罢了。

而李渊的起事,更多的是源于命运的推动,局势所迫,这跟他和杨广的关系也没有太大的联系,其实越是贵族,他们越明白,皇帝这个存在的本身就不是那么高高在上的,只是掌握了更多的一点的主动权罢了,比如隋朝被唐朝取代之后,唐朝仍然有很多隋朝皇族的人在其中当官当贵族。

所以这一切都只是利益问题罢了。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