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朱棣绕道扬州使梅殷始料不及,投降朱棣后蹊跷而亡

建文三年(1401年)十二月,梅殷以驸马的身份,被朱允炆派遣到淮安,负责在这里抵挡燕军南下。同样是建文三年(1401年)年底,南京方面有人向朱棣告密,说南京空虚。

靖难之役本来就是叔侄俩争夺天下,梅殷不光是朱允炆的姑父,更是朱棣的妹夫。因此朱允炆不能百分之百信任梅殷,所以说可以断定,梅殷在淮安的确有不少兵马,但是应该属于他本人在当地招募的比较多。朱允炆是绝对不会那么信任梅殷的。那么朱棣在攻打南京的时候,梅殷在干嘛呢?

朱棣绕道扬州,这是梅殷所没有预料到的

建文三年(1401年)年底,靖难之役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朱允炆的中央军虽然总是吃败仗,但是人家兵源是源源不断的。

因此朱棣在山东虽然夺取了不少城池,却在后期又被朱允炆的人马给收复了。而朱棣这边的本钱是越来越小,战损比较大。

这个时候的朱棣,便想要通过取巧的方式夺取南京城。横在南京城北边的正是镇守在淮安的梅殷。因此朱棣希望兵不血刃地借道淮安,直奔南京。

朱棣

朱棣假借给太祖朱元璋进香的名义,希望梅殷能让条路。结果梅殷一口拒绝,并且搬出了朱元璋的遗命来吓唬朱棣。

朱棣大怒,索性撕破脸皮,再次派遣使者去劝说梅殷投靠自己。梅殷也就不打马虎眼了,把使者的鼻子和耳朵都给割了,让使者留个嘴巴告诉朱棣,什么叫做君臣大义。《明史》记载:“燕兵破何福军,执诸将平安等,遣使假道于殷,以进香为名。殷答曰:‘进香,皇考有禁,不遵者为不孝。’王大怒,复书言:‘今兴兵诛君侧恶,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殷割使者耳鼻纵之,曰:‘留汝口为殿下言君臣大义。’王为气沮。”

朱棣算是彻底明白了,自己的这个妹夫压根不可能投靠自己了。于是他就改变了方针,从扬州这边直接攻打南京。等于就是跨过了淮安。

梅殷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武将,只是老朱家的亲戚罢了。所以他只顾着加固淮安地区的防御,压根就没预料到朱棣能够从扬州这边进攻南京。

朱棣太快,而梅殷也没接到命令

朱棣是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份第一次向梅殷借道,可是在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份,朱棣就攻下了南京。可见朱棣这步伐是相当快啊。

梅殷

从梅殷获悉朱棣绕道扬州,到朱棣攻下南京,可能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梅殷能想到这一点吗?当然不能。

所以梅殷压根就没有从防御状态调整为出击状态,这对老将来说,可能很容易。可是对梅殷来说,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此外,再加上当时的梅殷并没有收到任何勤王的命令,如果带着兵马直奔南京而来,谁知道梅殷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勤王,还是为了帮助朱棣?到时候是说不清楚的。

如果朱允炆在梅殷到达之前就击败了朱棣,那么梅殷怎么都洗脱不了自己有投靠朱棣的嫌疑。

自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以后,明朝对地方上的封疆大吏,擅自调动兵马就非常敏感了。没有皇帝的诏令,轻易调动兵马,基本就是死路一条的操作。南明时期,唐王朱聿键在没有诏令的情况下,带着1000人马北上勤王,结果导致崇祯将他囚禁了7年之久。

梅殷不是傻瓜,他需要得到朱允炆的诏令才能出手,而且在他的概念中,南京城固若金汤,应该没那么快被攻破,等到诏令也就几天时间而已。

李景隆

可是没想到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却发动了金川门之变,主动打开了城门放朱棣进来。结果造成朱允炆引火自焚的局面。

梅殷没有等来朱允炆勤王的诏令,却等来了朱允炆葬身火海的消息和妻子的血书。宁国公主咬破手指给梅殷写了一封劝降书,最终迫使梅殷投降了朱棣。

梅殷的悲剧,在于他啥都想兼顾

梅殷投降朱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得知朱允炆已经驾崩了,梅殷失去了效忠的对象,另一方面,为了保全自己留在南京的家人,当时宁国公主和他们的两个儿子都在南京。

可是梅殷在投降的时候,却还表现出一副桀骜不驯的态度,这就比较奇怪了。都投降了,还有啥不服气的呢?

《明史》记载:“王即帝位,殷尚拥兵淮上,帝迫公主啮血为书投殷。殷得书恸哭,乃还京。既入见,帝迎劳曰:‘驸马劳苦。’殷曰:‘劳而无功耳。’帝默然。”《明史纪事本末》也提到此事:“驸马都尉梅殷,拥重兵淮上。文皇既即位,迫公主。公主,高皇后长女,大长公主也。公主啮指血作书招殷。中使至,殷得书恸哭,询建文帝所在。中使曰:‘去矣。’殷曰:‘君亡与亡,君存与存,吾姑忍俟之。’乃还京,见文皇。文皇曰:‘驸马劳苦。’殷曰:‘劳而无功,徒自愧耳!’文皇衔之。”

由此可见梅殷并不是真心实意要投降朱棣,而且后来梅殷总是发牢骚,对朱棣表示不满。而朱棣也总是派人去梅殷家偷窥梅殷的一举一动,还不小心被梅殷给发现了。《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久之,殷不能平,时见词色。文皇尝夜遣小中官潜入殷第,察之,殷愈怒。”

朱允炆

从此两个人的关系就这么恶化了,梅殷要是想向建文帝效忠,那就应该带着淮安的兵马杀回来。否则就得老老实实给朱棣做臣子,这种两面兼顾的事情,做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因此梅殷就蹊跷而亡了。关于他的死因,《明史》记载:永乐三年(1405年)“冬十月,殷入朝,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挤殷笪桥下,溺死,以殷自投水闻。都督同知许成发其事。帝怒,命法司治深、曦罪,斩之,籍其家。遣官为殷治丧,谥荣定,而封许成为永新伯。”《明成祖本纪》则说:“冬十月,盗杀驸马都尉梅殷。”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梅殷咎由自取造成的。后来“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寻官殷二子,顺昌为中府都督同知,景福为旗手卫指挥使,赐公主书曰:‘驸马殷虽有过失,兄以至亲不问。比闻溺死,兄甚疑之。都督许成来首,已加爵赏,谋害之人悉置重法,特报妹知之。’”

梅殷手里的兵权不足以扭转局面

从梅殷后来的态度来看,他的实力绝对不足以扭转战局。为啥?因为朱棣攻占南京的时候,梅殷啥动作都没有。

除非梅殷和李景隆一样,也想投靠朱棣,否则在朱允炆殉难以后,梅殷最起码是要反抗一下的。原因只有一个,他手里兵力不足。

连扬州都那么快被攻破,可见淮安的兵马也不会多到哪里去。那么建文帝的兵马都去哪儿了呢?当时朱允炆认为主战场在山东,毕竟朱棣多次在山东和建文帝的人马叫板,结果没想到朱棣突然绕道杀来了扬州。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