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开封市传统传武术功力项目之一 項目中的耍石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有了“翘关”和“扛鼎”等举重活动。所谓“关”,指的是沉重的门栓,而“鼎”便是烹煮肉食的金属锅,“翘关”是单臂执关一端抬起,“扛鼎”是双手握鼎耳向上翻举。

明清时期,当时的朝廷也开设武举科考试,不过通常是用举石取代翘关,原因是石器制作相对简单,更便于开展活动。于是,从春秋战国一路绵延而下的翘关,逐渐演变为举石担、石锁等练力活动,并在民间流传。有资料记载,在太平天国时期的南京,洪秀全之族弟洪仁曾主持过武举科考试,当时的考试项目中就有耍石担。

耍石担是我们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的瑰宝,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石担是一项能体现出真正功夫的健身项目,是一项全身运动,它能锻炼出人的臂力、腕力、 抓力、指力、握力、眼力以及腰部和腿部的力量。练好石担对摔跤、擒拿、格斗、散打都有很大的好处。石担可以从人的头、手、颈、肩、背、胸、腰、脚等部位舞出各色各样的动作。还可以像我国武术中耍长枪舞大刀那样举舞,像飞钢叉那样脱手飞舞实为奥妙无穷。 现今举重比赛之杠铃就是根据我国的石担而演变的。

开封是中原回族文化的中心,回族群众在此居住有着久远的历史,很多回族群众喜爱武术。自元、明、清以来,清真寺都建有武术馆,教回族子弟习武健身,保留了大量的武术功法。耍石担便是其中之一, 石担制作简单,方法是将两块石头凿制成重量相等的磨盘形,中间凿成洞,固定在一根竹杠或木杠的两端,一副石担便制作完成。石担分为40、60、80、100、180斤数种,大的供挺举用,小的供打花样用。活动花式有头花、肩花、腰花、档花、背花、颈花、手花、脚花、大刀花、前后背梅花、老和尚撞钟、顺风单子花、苏秦背剑、顺风扯旗、肩夹、昂挺、软挺等动作。 民间有一些高手能做出“脱手花”、“玉带花”等惊险动作,把一副石担舞得一会儿贴身,一会儿绕颈,上下翻飞,令观者有眼花缭乱之感。

20世纪末以来,开封东大寺能习练耍石担的老者相继去世。为挖掘弘扬传统民族文化,2008年以来,在开封市伊斯兰教协会的领导下,开始对耍石担项目进行挖掘,向民间老人求教,逐步恢复了耍石担运动。从起初一招一式的挖掘探索,到练熟后将一招一式的动作编成协调顺达的套路,将其打造成可以登台演出的功夫项目,并从实践、理论、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抢救、挖掘和提高。

2008年,时年52岁的李宝润在开封东大寺组织成立石担训练队,培养了郭宝光、马永春、李海波、张语超等耍石担爱好者,使得该项目得以恢复。2011年,经推荐、审核后,李宝润、郭宝光、马永春成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挖掘该优秀项目,开封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但成立了石担队,举办培训班,培养新人,提高技术,还积极参加每年一届的回族传统体育表演大会,进行演练。此外,开封市石担队还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相关活动。

近年来,开封市回族石担运动员还积极研究耍石担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动作花样、规律,推动耍石担运动的科学系统化发展,并录制耍石担训练光碟,编制训练教材,加强对外交流宣传,举办或者参加相关比赛活动,不断提高开封耍石担运动的知名度、影响力,使耍石担这一武术项目重新绽放光彩。

2010年8月,耍石担项目被审定为开封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大提升了该项目的技术含量和文化品位。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