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转灵丹哪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古代无论文人墨客,豪情壮士皆有饮酒爱好,而且酒量表现的颇为惊人,“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中描绘的如此豪情,且不论酒杯的大小,我们只来探讨下古代酒的度数。
李白
宋代之前酒的种类
宋到元代之前,多为米酒,伴有果酒,植物酒。米酒多以糯米,高粱,大麦酿制,颜色发白或者发黄,类似现代不经蒸馏的米酒和黄酒;果酒种类繁多,柑橘酒,梅子酒,代表为葡萄酒也是在唐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才引进的;植物酒更是五花八门,茱萸酒,桂花酿,石榴花酒,梨花酒等等,至于口感,有酸、涩、苦、甜多种口味任君挑选。
传统发酵酒酿酒工艺
上述诸多品类制作工艺都是相同的,发酵压榨沉淀过滤,根据沉淀和过滤的工序繁杂程度又分为浊酒和清酒,这里就暂不细表。发酵酒通常不会超过20度,酵母菌在20度后很难继续分解发酵,因此这时期古人喝的酒通常是10度左右,几度的更多。西安青门汉墓里发掘的陪葬酒,据推测只有0.1度,简直就是水,怪不得古人经常拿酒解渴,暂且把那个时期的酒当作一款古代饮料看待即可。
发酵酒工艺
宋朝以后酒文化蜕变
到了宋朝,蒸馏酒从北方辽,金,西夏等地开始流传,当时是酿酒界高科技,一般百姓是喝不起,而且味道过于烈、干、涩,喝惯了发酵酒的广大民众也难以接受,当时蒸馏酒因为可以点燃,俗称为烧酒。此后经过元朝大肆推广,开始慢慢流行,流传至今,可以达到30-60度不等。
古代娱乐消遣项目少,每每无聊朋友会聚在一起作"长夜之饮",所以说古人的酒量并不一定比今人强。单看《水浒传》,晁盖智取生辰纲时找白胜取的解暑用酒估计只有5度上下,还不如啤酒,武松景阳冈喝的烈酒大概15度左右,十八碗还能打虎,放到现在白酒十八碗,怕是得在梦里打虎了。但是要论酒对古人的重要性那恐怕今人会望尘莫及,休闲、解忧、交友、壮胆、写诗、结拜处处离不开酒,酒文化渗透家家户户,白居易“百事尽除去,唯独酒与诗”便是最浪漫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