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战国初期魏国名将,与苏秦,张仪,孙膑同拜在奇人鬼谷子门下,其中苏秦张仪所学合纵连横之术,庞涓孙膑所学排兵布阵之术。
数年之后,庞涓出山,投到魏惠王帐下,魏惠王满怀壮志,却寻不得能征善战的将军,庞涓才华横溢,用兵如神,两人可谓相见恨晚。
果然,在庞涓的统领下,魏国军事实力日渐强大,庞涓治军严谨,爱惜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为魏卒所敬仰。
公元前362年,赵韩秦三国联合进攻魏国,魏国老将公孙痤在河西被秦生擒活捉, 庞涓临危受命,挑起了魏国这杆大旗,他先击败赵韩两支军队,后紧急救援河西,在河西打败强大的秦兵,使得秦国不得不暂避锋芒,战略迁都。从此庞涓一战成名,成为魏国的军神,被誉为“吴起再世”。
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天墨翟游历至魏国,并向魏惠王推荐庞涓的师弟孙膑,称孙膑为孙武之后,涓之才能不足膑十分有一。
魏惠王动心,下令让庞涓去请他的师弟,随即孙膑出山,到达魏国后,经过一系列的测试,魏惠王觉得孙膑是可用之才,且才能在庞涓之上,有心让孙膑取代庞涓成为大将军。
庞涓感受到了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设计诬陷孙膑,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即砍去了他的双腿并在他的脸上刻上了字,且又贪心孙膑的孙子兵法,于是假仁假义的一边陷害他,一边又收留他,企图得到孙子兵法。
然而伺候孙膑的侍童敬佩他的为人,将真相告诉了孙膑,孙膑将写了一半的孙子兵法烧掉后装疯扮傻,委曲求全的保留了一条性命。
魏国上下全被孙膑高超的演技欺骗了,认为他是真的疯了,只有推荐孙膑来魏国的墨子墨翟知道了其中原委,他不忍看到孙膑的才能就这么被埋没,于是将孙膑的才能告诉了齐威王,齐威王设计将孙膑救到齐国。
公元前354年,桂陵之战爆发了,魏国战败,正如鬼谷先生预测的“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庞涓被孙膑设计杀死在马凌,从此魏国由盛转衰,被其他诸侯国侵蚀。
纵观庞涓与孙膑纠葛不清的一生,从默默无闻到荣华富贵,再到最后的身败名裂,他无疑犯了四个主要的错误,这四个错误不仅仅是断送了他自己的性命,更断送了曾经强大得使得周边国家不得不联合起来对抗的魏国在列国中争霸的成本。
一 嫉贤妒能,见利忘义。
庞涓被誉为“吴起再世”,打得列国臣服,且强大的秦国不得不迁都以避锋芒,可见军事才能非同一般,然而又才能却没有广阔的胸襟,容不下比自己出色的同门兄弟,害怕孙膑的地位超过自己,嫉妒心使得庞涓走火入魔,最终设计陷害了孙膑,使得孙膑落个终身残废的下场。
二 贪心不足蛇吞象
嫉妒孙膑的同时又贪心他的孙子兵法,企图得到孙子兵法后再杀掉他,哪知天下无不透风的墙,终被孙膑识得奸计。
三 好大喜功
在魏国掌权时屡次劝说魏王穷兵黩武,使得魏国连年征战且四外受敌,魏国百姓早已苦不堪言,这为魏国的结局埋下了祸根,而与之相对的孙膑则是本着“一战止战”的原则,正所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膑的孙子兵法更胜庞涓一筹,故此终究会败在孙膑之手。
四 妇人之仁,死于非命。
被孙膑欺骗,误以为他是真疯了以后,又念及同窗之情,没有狠下心来杀死孙膑,留下了孙膑一条性命,使得孙膑最终逃到齐国,这才引发的桂陵之战,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也许当时的庞涓能狠下心来,恐怕中国的历史就要被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