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英皇时代的神秘命案之十一:七枚子弹

从刘泽武的命案,可以看出香港社会持枪者的威胁和当时持枪情况之混乱,也正因为如此,牛头角发现的袖珍手枪才那么引人注意。我想,也是该说明香港警方为何怀疑这支枪和大陆有关系的时候了。这主要是因为在1966年中国大陆那场风暴启动的时候,也曾波及香港,甚至发生过大陆民兵与港英军方冲突乃至枪战的事件。特别有一些狂热的人员进入香港,展开了一系列暴力革命事件,甚至发展到在街头放置人称“土菠萝”的自制炸弹。香港警方怀疑这次发现的枪支会不会是这些红色兵团带进来并储藏的,尤其担心会不会还有更多的武器没有发现。

英皇时代的神秘命案之十一:七枚子弹

或许因为此后达成了默契,这段历史双方都讳莫如深,谈得不多,但革命群众曾把港督府变成这个样儿,警察都不敢管,太值得自豪了吧。

这段历史是扑朔迷离的,有不同的解读,解读成香港人民一颗红心向北方或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显然是最安全的。但实际上情况可能更加复杂,是否应该革命我们在教科书上都学过,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但此时此刻在香港行动起来,手段和时机显然存在问题。首先,当时中央的一贯思路是不准备立即收回香港,它作为大陆打破封锁的一个窗口有着重要价值,所以,在香港闹革命的目的性便显得过激了;其次,市民作为被压迫阶级理论上或许同情革命,但一般情况下对安稳的生活更加重视,街头的恐怖事件致死无辜者,对于提高普通人的革命热情很难说是正面影响。然而,在火烧英国代办处的背景之下,对于政治正确却预后不良的行为,此时很难有正常的机制实施纠偏 – 这在历史的任何阶段都需要比随声附和或者沉默不语大得多的勇气,于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至于后果如何,即便是持正面的描述,也不免承认“「波萝阵」搞得草木皆兵,大家不安宁,市民首当其苦,左派在这里完全失去了民心。”

英皇时代的神秘命案之十一:七枚子弹

我们可以相信这是片面的报道,但事情的确发生了,他们或许是革命应该付出的代价……

幸好有人是敢于站出来纠正错误的,周恩来总理冒着极大政治风险设法阻止了所谓“五月风暴”,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有资料显示曾有将一船武器运进香港搞起义的行动,被及时叫停。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陆武器大量流入香港应该是不存在的。同时,叫停五月风暴是在1967年12月,而牛头角的枪可判断出是1975年藏的,应该不属于那个时代藏下的。这支枪的来源,至今仍然是个谜。

不过,必须承认1974年成立廉政公署前,香港公职人员的违纪腐败现象颇为严重,也是香港左派发难的理由之一。而刘泽武警长出现在地下赌档,似乎也与这种遗风有关,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 警务处经过反复调查,认定他是因为“私人原因”出现在现场的,这意味着当时刘警长并没有需要到当地办案的任务。

那么他到底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呢?经过调查他与赌档的老板倒没什么勾结。刘警长的太太提供了一条线索 – 刘本人有好赌的毛病,黄竹街是他经常光顾的赌档,而且,一个星期前,他刚刚在这里赢了四万港币。这在当时可以算是一笔巨款了,推测他是准备再去碰碰运气的,没想到把性命碰掉了,成了真正的“赌命汉”。

在黄竹街命案现场,警方获得的最有价值的破案线索,并不是来自于对相关人员的讯问。到这里赌博的主儿大多对警方有较大敌意,这些人对于说实话永远是充满疑虑的。反正当时情况混乱,于是胡说八道的,依法保持沉默的不要太多。好在,罪案的现场,总有些不说话的证据,提示你当时发生了什么,这就是痕迹专家和法医的工作价值了。

尽管刘泽武警长被杀的现场已经被严重破坏,但耐心侦查之下,仍有一些蛛丝马迹落入了三哥的“法眼”。

英皇时代的神秘命案之十一:七枚子弹

比如,子弹留下的痕迹就十分重要,可以让警方人员还原枪战的过程,而且,就算是一百头那啥奔过,弹痕仍然会留下。

不过,当也算名探的三哥看到相关报告,大约会感到有些眩晕。

实际上,在现场共发现了四处弹痕和七枚弹头,而且,竟有三种不同的口径!

四处弹痕怎么会有七枚弹头呢?其实这并不奇怪,比如击中刘泽武警长的两枚子弹,都留在了他的体内,属于盲贯,它们是形不成弹痕的。

四处弹痕中的第一号,位于刘泽武警长遗体对面的墙壁上,直接射入了墙壁,这是一枚9毫米手枪子弹,与刘警长携带的.38口径佩枪吻合,但可惜的是他的佩枪没有射击痕迹的纪录,暂时无法确定这颗子弹出自他的佩枪。

英皇时代的神秘命案之十一:七枚子弹

刘警长佩带的是香港警察标准的.38左轮手枪,弹仓内可填六发子弹,如果他真的是去赌博,可能随手带枪自卫,不会携带备弹,故此应只有这六发子弹

第二和第三号弹痕都在屋顶,第二号弹痕是一发11.43毫米手枪弹造成的,第三号弹痕是一发9毫米手枪弹造成,仔细辨别会发现其细微差别 – 第二号弹痕是垂直射入天花板的,而第三号弹痕则是以倾斜的角度射入房顶的。

第四号弹痕最为奇特,是在刘泽武警长背后的墙壁上,竟然是一颗罕见的5.65毫米子弹 -- 这个口径的武器并不鲜见,奇特的是这颗子弹长径比很小,形状扁圆,似乎不是制式枪支使用的。

而刘泽武警长所中两颗子弹,也是11.43毫米,与房顶一发相同,据推测是从一支M1911白朗宁手枪中发射的。

英皇时代的神秘命案之十一:七枚子弹

M1911白朗宁手枪尺寸不大,因此受到飞行人员喜爱,又因为其状如曲尺,故此香港警方将其称为“航空曲尺手枪”,它的威力较强,有“小黑枪可以打个大窟窿”的说法,刘警长中其两枪,而且都在要害,因此不治是正常的

除了这六发以外,警方人员又在现场踩踏一片的木地板缝隙中找到另一颗变形的9毫米手枪子弹。

如此说来,现场至少有一支航空曲尺手枪(发射三发,一发射击头顶天花板,两发击中刘警长),一支.38左轮手枪(发射三发,一发击中墙壁,一发击中天花板,还有一发击中不明硬物后产生变形),还有一支神秘的.22手枪,它们都曾发射过。

这么多痕迹,如同沉默的证人,到底能说明现场发生过什么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