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船被击沉,他在海上漂浮133天:渴饮鲨鱼血,饿吃鲨鱼肉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写的一篇虚构小说,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孤独求生的事,爱好奇幻冒险的朋友们可能都看过这个故事。期间的辛酸艰难不用多说,今天我们想要讲的是中国版的“鲁滨逊”,一个名叫潘濂的人。

船被击沉,他在海上漂浮133天:渴饮鲨鱼血,饿吃鲨鱼肉

生于上世纪1918年的潘濂,家乡在中国海南,1936年,他刚刚18岁,在父亲的安排下在香港一艘名为“坦达”号轮船上当学徒。3年后,他学有所成,在英国船只“贝洛蒙”号上当了一名侍应生,同时兼任水手,他热爱这份工作,在岗位上一直勤勤恳恳。

船被击沉,他在海上漂浮133天:渴饮鲨鱼血,饿吃鲨鱼肉

彼时世界局势诡谲多变,二战的硝烟开始大规模蔓延,潘濂所在的贝洛蒙号频繁往返大西洋,运输战时物资。1942年11月23日,轮船行到亚马逊河口附近时,遇上了德国海军,针对这艘英国商船,他们毫不犹豫的奉送了两枚鱼雷。商船被摧毁,锅炉也紧接着爆炸,潘濂凭着多年的经验,抓着一件救生衣,跳入了海中。

船被击沉,他在海上漂浮133天:渴饮鲨鱼血,饿吃鲨鱼肉

看着不远处冒着浓烟渐渐没入水中的商船,潘濂心中一片冰凉,他在附近没有找到同伴,看来多半是凶多吉少了。不过后来证明还有10个人也成功逃生。他在海上漫无目的的漂浮,没有方向,没有水源,没有食物,死亡随时可能来袭,但他别无选择。然而命运并没有苛待他,就在他恍恍惚惚的游荡了2个小时后,他发现了一艘救生筏。更让人振奋的是,上面还有一个金属箱,而打开金属箱,里面的东西令人惊喜:40L淡水、巧克力、一些饼干,一袋方糖、几发照明弹和1支手电筒。

船被击沉,他在海上漂浮133天:渴饮鲨鱼血,饿吃鲨鱼肉

虽然东西不多,但好歹能解决眼前的危机,而手电筒和照明弹说不定能帮他找来救援。潘濂靠着这些补给,度过了一段还算舒心的日子,但是慢慢的物资被一点点消耗,首先便是淡水,好在海上偶尔会下雨,他将空的罐头瓶子洗干净,用来收集雨水,尽可能多的储存起来以备日后。食物吃光后,他用手电筒内的弹簧弯成鱼钩,将绳子搓成长线,用来钓小鱼,从救生筏木板上抠出钉子用来钓大鱼。捕到的鱼晒干,还能当诱饵抓海鸟。

船被击沉,他在海上漂浮133天:渴饮鲨鱼血,饿吃鲨鱼肉

可是一次暴风雨过后,救生筏险些被掀翻,他辛苦收集来的雨水和鱼肉统统落入了水中,只剩少量还能饮用的淡水和少许食物。这本就艰难的人生仿佛又一次被推入了绝境。潘濂别无他法,用省下来鱼肉捕捉了海鸟,实在干得受不了便饮血止渴。

船被击沉,他在海上漂浮133天:渴饮鲨鱼血,饿吃鲨鱼肉

血的腥气引来了鲨鱼,好在是一头幼崽,潘濂已经走投无路了,索性决定赌一把,就看运气好不好能不能捉住这个家伙。他将好几股绳子绕在一起增加韧性和强度,另一端紧紧绑在手上,在一只较大的空罐子里装了一整罐海水,然后将海鸟的尸体串在钩子上丢入了海中,鲨鱼果然上当,咬钩之后发现情况不对奋力挣扎,潘濂整个人豁了出去把它拉上了木筏,在鲨鱼准备撕咬的当口,拿着装水的罐子不停手的砸,直到没了动静。

船被击沉,他在海上漂浮133天:渴饮鲨鱼血,饿吃鲨鱼肉

在没有雨水的时间里,鲨鱼血成了他解渴的唯一途径,鱼肉成为食物。他在海中漫无目的的漂浮,期间曾遇到过两次逃生希望,一次经过的货轮,一次美军侦察机,但都没能获救。他在海上日复一日,几乎失去了时间概念,身体各部位开始浮肿,疼痛从四肢蔓延而来,潘濂知道自己快坚持不住了,但如果就此放松,他恐怕是再也起不来了。

船被击沉,他在海上漂浮133天:渴饮鲨鱼血,饿吃鲨鱼肉

1943年4月5日,木筏漂到了巴西的一个河流入海口,这让他狂喜不已,这么多天的坚持终于没有白费,在海上漂浮了133天后,巴西一家善良的渔民将他驼了回去。潘濂在医院住了4周才恢复过来。他的事迹迅速传开,他打破了当时海上漂流的世界纪录,但被人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却沉默良久,末了才感叹到:我希望后续没有人再打破这个记录。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