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冷兵器排行榜上,枪是“四大名器”之首,被称为“百兵之王”,一寸长一寸强,具有远距离大范围的杀伤效果,古代人尤为喜欢,因此在战场上也是频繁出现。
枪和矛有点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抛开柄,只看刃部,刃长者为矛,刃短为枪。枪头无疑比矛要轻,杀伤却相同,都是以刺,冲为住,再者,因为战车的退役,长矛的用途也少了,杀人不如纵马蛇矛来的便利,机动也高了不少,枪可以说是矛的升级版。枪有许多种,绿沉枪,鸦角抢,虎头枪,提卢抢,还有宋朝为反抗北方游牧民族侵略的倒马枪,钩镰枪等。北宋闻名军事宗族天波府杨家即是家传用枪的,后来才有了杨家枪和杨家将的故事。
枪长而锋利尖锐,使用灵便,枪头刃可刺可斩,可刺穿盔甲;枪杆抓住,可格挡兵器,也可棒打或投掷杀敌,威力比棍棒类钝器强。武将可骑战马冲锋刺敌,或下马步战。能把枪耍的好的人,那都是当代的风云人物,就像赵子龙,一把龙胆亮银枪七进七出,武威无人可敌,杀得敌人落花流水后又毫发无损的全身而退。众所周知,制造枪一般使用金属枪头和木质枪杆结合而成,那么为什么要这么费劲,为何不使用金属一体铸造?不是更经久耐用?
假设我们打造一把全铁长枪,枪的长度约相当于人体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我们以长度三米来计算,这样打造出来的长枪就有进百斤重量,让一般人来挥舞,几下就已经脱力,更别提进行刺杀的动作。也许只有如李元霸、项羽这种万中无一的大人物才有如此神力能够运用自如。再者纯铁制造浪费材料,成本费用太高。所以这样的长枪是小众的,无法大规模的推广的。
那么要如何改进才能让长枪实用化呢?华夏祖先的智慧是无穷,经过无数次的改良最终制造出了名副其实的百兵之王。著名兵书《纪效新书》里面记录到,制作枪杆的话,稠木是标准的硬木,要首先考虑,如果没有这种材料,可以选择稍次的合木代替,白蜡杆更次之。这是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又一改进。
所以选择枪杆的材料很重要,太软的木头不能用。枪身一定要都要选择坚固挺拔的直条木,既要有硬度又要有韧性,枪杆后端要粗及盈地,愈向枪头愈细,枪杆要直而不曲,细而不软。枪杆如果在任何人手里,随便用点劲,就能抖出花那就练不出功夫,也不适于实战了。
感谢阅读!欢迎评论、转发和订阅。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参考资料均来自于历史文献,小编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