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唐朝一开国大将战死沙场,李世民知道后说了4个字、让人十分寒心

文/清欢

唐朝一开国大将战死沙场,李世民知道后说了4个字,让人十分寒心

看过隋唐演义的人肯定都听说过秦叔宝和尉迟恭等有名的虎将,在人们的印象里,李世民手下的猛将似乎也只有这两人在内的少部分人了。其实当初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将领远不止这么点人,而且都是相当厉害的,几乎都是于秦琼等人并驾齐驱的,但现在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

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位唐朝的开国大将,他的名气不高,绝大多数人都对他没有印象,演义里也没有他出场的机会,但是据史书记载,他也是功不可没的。他就是郭孝恪,曾经在唐朝的开国战争中也是个重量级将领。

唐朝一开国大将战死沙场,李世民知道后说了4个字、让人十分寒心

郭孝恪的出身并不好,是个贫穷农民家的孩子,可是他心里一直不甘心只做一个平庸的农夫。他在年少的时候也是不思进取,整日和江湖混混们打交道,家里对他很失望。"时势造英雄"这句话一点没错,他正好赶上了隋末唐初的乱世,自己组建了一支小队伍,直奔瓦岗寨去了。

他虽然加入瓦岗比较晚,但是他的才干和胆识是藏不住的,因此受到了当时的瓦岗之主李密的赏识。李密称赞他是"奇士",然后让他跟着徐世勣去镇守黎阳了。后来李密兵败,瓦岗也散伙了,郭孝恪和徐世勣两人都归顺了李唐。李渊对于这两人也十分赏识,于是让他们继续镇守黎阳地区。

唐朝一开国大将战死沙场,李世民知道后说了4个字、让人十分寒心

武德二年,窦建德和李唐开战,窦建德的兵力是郭徐二人所不能比的,黎阳没有守住,他们二人就被迫归顺了窦建德。次年,这二人就抓住机会回到了唐朝,进入了秦王李世民的麾下。武德四年,李世民攻打洛阳,王世充抵挡不住了,就向窦建德请求援助。窦建德是河北的大军阀,兵力十分充足,他很快就带着大批援军来了,和唐军在虎牢关展开了战斗。

要是对手只有王世充一人,李世民对付起来还绰绰有余,但是窦建德一来,敌方的兵力倍增,唐军就有点吃不消了。面对这样强大的联军,唐军的军心就有些涣散了。有很多人建议撤军,这时候郭孝恪站了出来,强烈反对撤军,并向秦王进言,说王世充那边伤亡惨重,不是什么威胁。

唐朝一开国大将战死沙场,李世民知道后说了4个字、让人十分寒心

窦建德虽然士兵多,但是离大本营太远,粮草供应困难,不可能长期对峙。所以他建议在这个地方坚守,耗尽窦建德的粮草,取胜就不成问题。

秦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派人截断了对方的粮草供应。果然,没了粮草后的窦建德军队就像焉了的柿子,完全没有了当初的士气。此时,李世民指挥大军倾巢而出,一举获胜。庆功宴上,李世民亲口称赞了郭孝恪功劳位于诸将之首。

后来秦王登基,郭孝恪也受到了重用。他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去镇守西北边境。西域这个地方可不好管辖,这里的环境不好,离大唐距离也远,如果出个什么事,援军都不能及时赶来。这个地方的小国很多,大大小小的战乱都非常多。但是郭孝恪的才能和武略出众,带兵平定了不少战乱。

唐朝一开国大将战死沙场,李世民知道后说了4个字、让人十分寒心

贞观年间,龟兹国叛乱,李世民让阿史那社尔和郭孝恪带兵平定这场叛乱,郭孝恪负责的是殿后工作。他的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却在这一次栽了。他带着主力驻扎在了城外,却忽略了城内有许多叛军,有人劝他会城中去驻守,城中人心不稳,大军很容易受到突袭。可是他却不听,他认为此时大局已定,叛军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就放松了警惕。

他没有想到,龟兹上万叛军夜袭军营,和城里的叛军里应外合,郭孝恪大惊,立马带了一千人进城绞杀叛军,结果败走西门。但是西门早已被龟兹叛军拿下,他们见郭孝恪过来,立马就放箭,郭孝恪在这箭雨中就成了箭靶子,坠马而亡。

后来唐军平定了这场叛乱,但是由于郭孝恪的轻敌,唐军还是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李世民得知后非常愤怒,当即就剥夺了其所有官职。甚至在之后提起这场战事,李世民还是不肯原谅郭孝恪,并说了4个字,说他是"自贻伊咎"。

唐朝一开国大将战死沙场,李世民知道后说了4个字、让人十分寒心

所说郭孝恪使唐军蒙受了损失,但是他在之前立下了功劳无数,他的生命也献给了唐朝,还是功大于过的。但是皇上的心里一直记着的就只有他的过失,还说出了这样的四个字,真是让人十分寒心。幸好李治继位后,归还了这位大将的官职,不然我们就难以得知唐朝还有这样一位功臣了。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