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俄罗斯的对外扩张是由其民族特性决定的吗?

作者 / 杜正艾,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我们在思考俄罗斯民族时,不仅要考虑到俄罗斯强大的一面,也要考虑到俄罗斯薄弱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俄罗斯。

俄罗斯是大家时常会谈到的一个国家,我个人研究俄罗斯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俄罗斯给我们的一个印象,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谜”。为什么是个谜?因为俄罗斯文明跟欧洲文明不太一样,与东亚文明也不太一样。当我们谈到英国、德国、日本、美国,甚至是印度和中国时,头脑里都会产生很清晰的印象,即它是什么样的,它的性格如何。但是对俄罗斯,却很难用一个确定的词来界定。英国首相丘吉尔就讲了一句话,“理解俄罗斯的行为是难中之难”。所以俄罗斯本土的哲学家、思想家别尔嘉耶夫就说俄罗斯是个谜。那么为什么俄罗斯会是个谜?

“谜”的第一个方面则是,对于俄罗斯的国家起源没有定论。对此有三种观点,一派人认为俄罗斯人来源于诺曼说,也就是说,俄罗斯出现部落后,由于部落之间发生很多战争,这时候就需要有人来维持好秩序,自己维持不了就邀请瓦兰吉亚人来维持秩序,然后建立了军队,建立了制度。所以说俄罗斯国家的起源来自瓦兰吉亚人对俄罗斯人的统治。这是一种从领导阶层来谈国家起源的学说。

另一派观点认为,俄罗斯的国家起源不是来自瓦兰吉亚人的统治,而是来自斯拉夫,因为俄罗斯国家的产生是东斯拉夫人的土地上产生的,如果没有东斯拉夫人在这里的长期耕耘,就不可能产生俄罗斯的统治。这是从统治的客体来确定国家起源的学说。

\

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是世界上最高的东正教教堂,也是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

还有一派观点则认为,既不能单纯说俄罗斯国家起源是瓦兰吉亚人的统治带来的,也不能说俄罗斯国家起源只是建立在东斯拉夫人的基础之上。这两方面因素是同时起作用的,既要考虑到瓦兰吉亚人在俄罗斯国家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又要充分考虑俄罗斯国家是建立在东斯拉夫人的基础之上的,东斯拉夫人是国家的主体。俄罗斯这个谜,首先就来自其对国家起源的认识有时候是分裂的,有不同认识,没有一个完整的统一说法。

第二个“谜”是,俄罗斯的民族属性和国家属性说不清楚。你很难确定它是西方国家、欧洲国家,还是东方国家、亚洲国家。俄罗斯人不能说自己是东方国家,也不能说自己是西方国家,于是后来就说自己是欧亚国家。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的民族属性和国家属性都说不太清楚。在这种情况之下,俄罗斯文明就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没有依属感,归属感很弱。西方人说你是东方国家,跟我没有关系。俄罗斯一直想融入到西方,但西方人不接纳它,所以跑到东面来。东方人又说你是西方国家,跟我没关系,你不属于亚洲,因此亚洲人也不接纳它。

第二个特点是摇摆性,没有归属感就会摇摆。有思想家就讲俄罗斯人总是在东西之间摇摆,它的国徽是双头鹰,是东张西望的。因此不管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外交,俄罗斯都是在东西之间摇摆,战略重点总是在东西之间不断转换,没有稳定性。

\

电影《卡廷惨案》海报

第三个特点是极端性,总是东西摇摆就容易产生极端。俄罗斯文明呈现出极端化的特点。首先是文明与野蛮的结合。刚才任剑涛老师讲到俄罗斯的文化艺术是非常发达的,是世界顶尖的;但另一方面,其文化中又有野蛮的一面,比如,传统的决斗,大诗人普希金就是因决斗而死。其次是民主与专制的结合。他们的民主传统早已有之,在基辅罗斯时期就开始有了带有议会性质的机制,但同时也是非常专制的。第三是保守与先进、残忍与善良的结合。一方面,俄罗斯人很善良,个体的俄罗斯人是非常善良的;但另一方面,整体上讲他们又有残酷的一面,比如他们酿造了“卡廷惨案”。除此之外,他们还是理想主义和保守主义的结合,戈尔巴乔夫就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要实现世界大同;而斯大林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俄罗斯文明的这种极端性在世界文明里是非常有特点的。

第三个“谜”则是,从基辅罗斯到莫斯科公国,再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俄罗斯为什么能够发展成为这样大的帝国?特别是冷战之后,以一己之力对付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一亿多人抗衡十几亿人,却能够跟他们平起平坐,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俄罗斯民族里一定是有一些特性促成了这种状况。

第一个特性是先天条件好,有优越性。先天条件好在哪儿?——位于亚洲边缘,也位于欧洲边缘。这使得它可以在适当的时机介入到欧洲事务中去,时机不好时可以选择性地介入欧洲或者亚洲事务中。也就是说,它可以对事态观察清楚后再选择性地介入。这是特殊的地缘位置给俄罗斯带来的更充裕的选择余地。

除地缘优势外,俄罗斯还有在地理环境上的优势。一个人出生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哪样的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一个国家诞生在哪样的地理环境也是如此。一个人的特性是由他的血液和基因决定的,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上对一个国家的特性而言也是如此。从地理形态上来说,俄罗斯主要分四个带:最北端是冻土带,往南是森林带,再往南是大草原,而大草原往南是沙漠。这种地理带对俄罗斯的拓展带来了好处:冻土带经济条件一般,人口稀少,没人去抢。森林带,虽然在其中行动起来比较难一点,但为俄罗斯探险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食品,有助于他们依托森林带寻找食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领土。大草原带提供了非常便捷的路线。最南面的沙漠使得它与强国隔绝,中华帝国非常强大的时候,与俄罗斯之间有沙漠和戈壁相隔。而从东西方向来看,俄罗斯的四条河流为它的拓展提供了便捷。河流是最廉价的交通工具,四条河流和支流交织在一块,使得俄罗斯的对外拓展变得很容易。

\

西伯利亚河流与荒野

第二个特性是俄罗斯有对外扩张的内驱力。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俄罗斯人有天生的不安全感。首先,大草原和纵横交错的河流,一方面为自己的拓展提供了便捷,但另一方面也给强敌提供了同样便捷的条件。因此它要不断地拓展领土以实现自身安全。但这也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拓展越觉得不安全,继而越拓展。所以恩格斯说,“一次征服必然继之以又一次征服,一次吞并必然继之以又一次吞并”。

其次,俄罗斯对出海口有强大的需求。最初,俄罗斯是一个内陆国家,想要出海口,但北面由于结冰,一年四季没几天能通航,因此只有往西、东、南方向扩张。所以俄罗斯就不断地往波罗的海、黑海和太平洋扩张。

再次,俄罗斯人一方面很自卑,但另一方面又很自大,觉得自己可以拯救全世界,所以要不断输出革命、解放人类,这也在驱动着俄罗斯不断地向外拓展。

第三个特性是,俄罗斯有要实现战略目标的坚强意志和不断追求目标的决心。俄罗斯人有一个特点,他们对土地有一种天然的爱好,拓展领土是俄罗斯人始终不变的追求。从伊凡四世开始,到彼得一世,到叶卡捷琳娜二世,再到保罗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和二世、尼古拉一世和二世,都是如此。俄罗斯人在长远战略的执行上非常突出,为了对外扩张,在三百多年间打了30多场大战争。

第四个特性是,俄罗斯人具有强大的抓战略机遇的能力。我们管俄罗斯人叫北极熊,北极熊的动作非常迟缓,但以海豹为食,而海豹的动作非常灵敏。动作非常迟缓的动物要靠吃非常灵敏的动物过日子,靠的是什么?

第一要有非常敏锐的战略观察能力,能够发现机会,否则就会被饿死;第二,发现机会之后要能抓得住,要有耐力和战略定位,不轻易出手,一出手就要一击则中。普京就是很具有俄罗斯外交特点的一个人。从两个事件中可以看出普京为什么在俄罗斯能赢得这么高的声望:一是在乌克兰危机中,普京把克里米亚抢回来了。克里米亚不仅仅是一块小小的土地,它对俄罗斯在黑海地区、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利用欧洲难民危机趁势介入到叙利亚危机中,彻底改变了过去以美国主导的中东格局。从中可以看出普京是多么善于抓住机会。

2014年,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

他的老祖宗也是一样,俄罗斯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从战略机遇中获得的。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大帝,再到亚历山大一世,俄罗斯有三个扩张方向:向西扩张是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向,也是其根基所在,俄罗斯在这个区域付出的精力最大,财力、物力、人力最多,但稳定性最差,所以其领土一会儿往前推进,一会儿又往回收缩。往南是次要方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它的主要对手,在这里遇到的阻力较小。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南部地区的疆域就已经基本稳定了。然后就是往东扩张,俄罗斯人越过乌拉尔山之后就迅速地东扩。其东扩也不是随便扩张的,扩张时间不是很长,是鸦片战争之后,利用大清的虚弱,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从中国夺去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投入最小,获得的土地却最多。

俄罗斯为什么会有如此广阔的土地,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而同时还有另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探究:一方面,俄罗斯大帝国是值得夸耀的,是世界历史上的精彩一笔;但另一方面,俄罗斯这个国家很难成为世界级的、能与美国真正全面匹敌的帝国。原因何在?这里涉及到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和文明类型、制度取向等因素。因此在思考俄罗斯民族时,不仅要考虑到俄罗斯强大的一面,也要考虑到俄罗斯薄弱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俄罗斯。

(本文为杜正艾教授在闲谈系列“俄罗斯:大国与人类现代文明”活动上的发言,经嘉宾本人修订,编辑:未雪梨,标题为编者所加。)

嘉宾介绍

\

杜正艾,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长期在军方高端智库和地方高端智库从事决策咨询工作,著名国际问题研究专家。现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出版集团副董事长,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国际视野与外事素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外交学院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对外战略与俄罗斯外交问题研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知名报纸期刊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著作数十部。《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的出版在国内学界产生强烈反响。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