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中药洗面奶、“玉屑面脂肪”霜:护肤这件事,古代贵妇们绝不认输

在这个90后嚷嚷着发际线的时代,在这个20几岁就开始往脸上折腾神仙水、腊梅的时代,无论您的性别和年龄,化妆品柜台上总有种类繁多、功能齐全的护肤品可供选择。

不过,在护肤这件事上,古人可是绝不认输的!

\

如果要说中国古代的中药美容大法,那可是能追溯到好几千年前。历代皇家对于长生不老这事儿十分上心,经常炼点丹吃吃。他们不仅要追求长命百岁,还要追求容颜永驻,所以也给我们留下很多的驻颜药方。

秦汉时期

在距今近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人已经开始使用粉黛、胭脂、兰膏之类的化妆品和护肤品。秦汉之际的《神农本草经》有很多关于中药美容的记载。比如白芷、白术、白檀等中药材都有美白肌肤的效果。

\

《母仪天下》中佟丽娅饰演的赵飞燕

而晋代葛洪编著的《肘后备急方》特别给美容养颜专门设置了专题,比如您要是想美白,咱有“令面白如玉色方”:

羊脂、狗脂各一升,白芷半升,甘草七尺,半夏半两,乌喙十四枚,合煎而成。

这看着跟现在的擦脸油似的,而且疗效非常的立竿见影,只要坚持抹20天,就能白的发光,“兄弟不相识”……

\

《母仪天下》中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

《肘后备急方》不仅仅有抗衰老的“老人令面光泽方”、美白的“治黑面方”等等,还有专治各处脱发的“生眉毛方”、“治发落不生,令长方”、“生发方”。看来古人也有脱发的烦恼啊。尤其是这个“生发方”,十分的神奇,一日三次,40天头发能长长一尺……

蔓荆子三分,附子二枚,生用并碎之,二物以酒七升和。内瓷器中,封闭经二七日,药成。先以灰汁,净洗须发,痛拭干。取乌鸡脂揩,一日三遍,凡经七日。然后以药涂,日三四遍。四十日长一尺,余处则勿涂。

盛唐时期

在之前的药方中,能看到很多动物脂肪类的东西,看起来不是很精致。不过进入到辉煌的唐代,少女们的要求可就高多了啊。这个时代的护肤界大神孙思邈写了一本《备急千金要方》,里面有“澡豆洗手面方”洗面奶、“玉屑面脂肪”面霜、和护发素什么的。这一时期,用中药美容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

\

唐代著名中医王焘的《外台秘要》里有美容专卷,这里面的方剂比之前的要精细、复杂得多了,很多需要2、30味中药调和而成。

\

《外台秘要》宋刻本

晋代“令面白如玉色方”在唐代有了升级版,《外台秘要》就有一个“令人面白似玉色光润方”:

羊脂、狗脂(各一升),白芷(半升),乌喙(十四枚),大枣(十枚),麝香(少许),桃仁(十四枚),甘草(一尺炙),半夏(半两洗),上九味合煎,以白芷色黄去滓涂面,二十日即变,五十日如玉光泽妙。

宋代

\

《水浒传》中何晴饰演的李师师

到了宋朝,美容的方剂就更加完备了。宋代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纂要》就记载了很多美容方法,比如有宋朝抗皱睡眠面膜之称的“白敛膏涂方”:

白敛、白石脂、杏仁(去皮尖双仁研各半两)。三味捣罗为末,更研极细,以鸡子白调和稀稠得当,盛放瓷盒内,每日睡觉前涂面上,明日清晨,以井水洗净即可。

\

宋太宗敕撰《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是宋太宗赵光义下令编纂的,他平时就喜欢收集药方,自己收藏的就成百上千,宋代的美容业也跟着沾光了。

明清时期

明朝有医学大拿李时珍,他的《本草纲目》中保存了一些古代的宫廷秘方,还汇聚了明代之前的美容药方。

《雍正十二美人图》

而到了清代,中医有了较大的发展,美容养颜的药方也得到了质的提升。电视剧《甄嬛传》里的神仙玉女粉真是护肤界的扛把子啊,专治熬夜脸,堪称是清朝版的神仙水。在清官修医术《医宗金鉴》中,我们为大家找到了类似的“玉容散”:

白牵牛、团粉、白蔹、白细辛、甘松、白鸽粪、白芨、白莲蕊、白芷、白术、白僵蚕、白茯苓(各一两),荆芥、独活、羌活(各五钱)、白附子、鹰条白、白扁豆(各一两),防风(五钱)、白丁香(一两),共研末,每用时少许,放手心内,以水调浓搽挫面上,良久再以水洗面,早晚日用二次。

\

《甄嬛传》

清朝的美容大王慈禧太后也为清代的美容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慈禧太后七十多岁的时候,身上的皮肤还是白白嫩嫩不想寻常老妪那般褶皱无光,不得不说真是驻颜有术。

\

选用中药配置香肥皂就是清宫御医的杰作,香皂能去除附着在皮肤上的油脂污渍,海带香味,尤其是中草药能滋养皮肤深得慈禧喜爱。除了这些洗面奶护肤品,清宫里还留下了很多“太平车”,帮助皮肤吸收营养,堪称清代ReFa!在用完“玉容散”后,慈禧就会用白玉石和玛瑙制作的太平车在脸上滚来滚去,以达到促进新陈代谢的目的。

\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