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门神进化史:谁才是真正的门神?

作者/ 竹鼠 本文系腾讯独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神荼郁垒门神木版画.清/神荼郁垒是正宗门神形象,早期形象来自《山海经》,相传二人是看守鬼门的守卫

(神荼郁垒门神木版画.清/神荼郁垒是正宗门神形象,早期形象来自《山海经》,相传二人是看守鬼门的守卫

明代诗人,画家沈周曾经写过一首这样的诗:

抱关憔悴两疲兵,众欲麾之我漫亹。简尔功名惟故纸,傍谁门户有长情。戟悲雨迹销残画,鍪赖虫丝恋绝缨。莫向新郎诉恩怨,明年今夜自分明。

如果你看完这首诗之后觉得这是一首描写武将的诗,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这首诗的名字叫做“送门神”

刚刚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你会不会忽然觉得有点儿距离感呐?因为我们现在的年节已经被简化太多,似乎春联,福字和饺子已经完全能够表示过年。

而很多人都忘记了,那两张贴在大门两边的门神,也是年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今天,咱们就来讲讲这为家门驱邪避鬼的门神。

门神的概念起源非常早,是中国民间流传最为久远,影响最为广泛的神灵群体之一。据传说,早在夏王朝就已经有了最原始的门神崇拜,那个时候人们才刚刚脱离了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时代,居住在了有围墙可以避雨,有门户可以安身的房屋之中。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门了,这两扇木头也好,芦苇也好,形成了保护房屋和家人的第一道防线。站在当时的角度来想它们,确实是值得被崇拜的。于是最早的人们开始以原始的拜物崇拜来祭祀门户,而这就是最早的“门神”,这时候的所谓门神没有实体,只是人们脑海里的想象,这就是门神的起源了。虽然门神此时还没有一个形象,但是祭拜门庭,崇拜门户的思想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中国人的脑子里,门神也就毫无悬念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来愈发扬光大。

门神的形象,也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门神,不仅仅局限于人物画像或者是雕刻,那些我们印象里的钟馗门神之类的文武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正宗门神。

除此之外,门神还分有形象门神,包括桃人,虎与鸡的形象;还有一种叫符号门神,它们是中国人独创的“字体形象”,即是“酉”与“聻”(你音)两个吉祥字。

另外,我们还把寺庙里带有佛教色彩的门神和本土宗教(道教)以及民间故事传说产生的门神区分开来,单独列为“寺庙门神”。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距离门神起源最近的形象门神与符号门神:

第一个是桃人,桃人也叫“桃梗”,雕刻而成,状如人形,也是后来的桃板,桃符的始祖。

桃人本质上就是一个桃木制作而成的木偶,那为什么以桃木制作呢?大家可以都有耳闻说桃木可以驱邪制鬼,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更加的深刻一些,古人认为桃木是仙木,拥有打散一切恶鬼的功效,这个功效来自于一个传说:后羿有一个徒弟叫做逢蒙,他嫉妒自己的师傅箭术高超,在一次打猎的时候,用桃木棒子偷袭后羿,将其打死了。而后羿被民间尊为“宗布神”,这个神位主管统辖天下所有的鬼魂。那么既然桃木可以打死老大,其他的小弟自然也就惧怕这种武器了,于是乎桃木就成了打击鬼魂的神木。所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以这种别名为“鬼怖木”的木头削成方形,或在上面雕刻一些狰狞的面孔插在门上,用来驱邪。

与此同时,“斩桃为人饰门”的习惯也就应运而生。东汉高诱为《战国策.齐策三》做注释即说:“故使世人刻此桃梗,画荼与郁垒首,正岁以置门户。”或许说明最晚战国时期,桃人就已经广泛流传开来了。

至于桃人的型号,南宋陈靓元在他的《岁时广记》中告诉我们:“今人以桃梗径寸许,长七八寸,中分之,书祈福禳灾之辞,岁旦插于门左右地而钉之。即其制也。”所以说,古代的桃人也有在元旦时候插在地里,立在门前的——想象一下这个画面,是不是就有点儿像是门神的样子了呢?

即使现在,也有一些地区的民间会制作桃人,把它们塞进房梁或者门墙的小洞里,再封死,让它们来保护宅院的安宁。

第二个,就是虎与鸡了。这二位最先出现的,是老虎的形象。因为在古代,人们还是很怕老虎的——虎勇猛威武的形象也深入寻常百姓家。因此人们也希望自己能借助虎的能力,保护家庭,镇守宅院,人们逐渐开始绘画,雕刻虎在门上,以“画虎于门,冀于御凶”。

虎作为门神的传统兴起于秦汉时期,尤其是汉朝人将虎视作吃鬼的神兽,在很多汉朝画像砖里都看得到老虎和恶鬼搏斗的场面,我国后来的年画,门神画,可以说都是从虎的形象开始的。

不仅在画像砖里,在汉代人的墓葬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老虎作为守护阴宅的门神出现,例如河南南阳杨官寺汉墓出土的这只把门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而汉代人重视死后的世界,盛行的是“事死如生”,因此墓葬里的虎门神,也是阳间百姓年节风俗习惯的一个体现。

魏晋时期左右,另一种门神兽:鸡也开始出现了。

俗传鬼害怕鸡的鸣叫,因为“鸡鸣天亮”,鸡因此属阳,而鬼属阴,鸡鸣则太阳出,鬼就会“缩短”“迸失”惊惧万分而逃离。

因此,晋人王嘉在《拾遗记》中讲鸡可以辟邪,并介绍元旦的时候,晋朝老百姓都要在门户上画鸡。甚至于时候,大年初一,人们直接把一直活鸡倒挂在门楣之上,这显然不大……人道。于是乎到了南朝刘宋之后,人们改用绘画的方式将鸡这种“食毒虫”的吉祥物刻画在门上,(南朝宗懔《荆楚时岁记》记载“正月一日…贴画鸡,百鬼畏之。”)和她的老前辈虎四目而对,颇有一种两员大将镇守家宅的意味在了。

接下来咱们来说说符号门神,也就是酉与聻这两个字。

酉这个字为什么辟邪呢?它来自于一个关于姜子牙的传说,我们都知道姜太公是封神的角色(都看过封神榜吧),因此诸多妖魔鬼怪一看见他就要避开让道,这就是所谓的“姜太公在此,诸神让位”这句话的来源。而传说姜太公他是酉时出生的,因此过年的时候要写酉字,贴在门口,象征着一个符号意义的叠加:姜太公避鬼,酉也避鬼,那么两者加起来就什么鬼都进不来啦!

另外,按照生肖来算,咱们都背过“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酉也是鸡的属性。明人杨慎就说:“日中有金鸡,乃酉之属。”

而之前就说了鸡就是门神之一,那么酉自然也就随之成为门神的象征了。

聻字贴在门口驱邪的习惯据说起源于中唐,兴盛于明清时期,清代山西《晋县志》就记载当地民俗:“除日,或书聻,驱鬼魅。”,至今,仍然在江浙地区流传。

那么聻字怎么就能当门神了呢?这源于古人相信,鬼也是会死的。

再死过一次的鬼,就叫做聻,也就是“鬼中鬼”。这鬼中鬼到底有啥不一样,谁也不知道,大概其是更厉害的鬼吧。因为金朝一个叫韩道昭的人曾在《五音集韵》里这么描述:“聻,人死作鬼,人见惧之。鬼死作聻,鬼见怕之。”如果把聻字贴在门上呢,那就是以毒攻毒,用鬼吓鬼,则可以“一切鬼祟,远离千里。”

说完这些,接下来就是咱们熟悉的“正宗门神”啦,这里面包含的可就多了,例如我们知道的驱鬼的钟馗,大将秦琼尉迟恭,武将里则有姜太公,赵公明,孙膑庞涓,赵云,马超马岱,李元霸等等等历史上有名的武将形象。

他们能成为门神大多因为他们是历史上妇孺皆知的良将忠臣,英雄好汉。因此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希望借助他们的忠义勇敢的精神打鬼镇宅。他们种类多样,形式不一,在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了。

文人里,则各路的天官居多,这类文人的门神基本用来讨吉祥,迎喜庆,例如什么:天官赐福,五子登科之类的门神画,其中也有一些是关于古代文臣的,例如带子上朝门神画,就涉及到了郭子仪这一历史人物。

(门神画里的郭子仪形象,郭子仪作为门神的典故来自“汾阳应召”)

(门神画里的郭子仪形象,郭子仪作为门神的典故来自“汾阳应召”)

另外有一类门神,叫做祈福门神。这种门神已经偏离了门神本来驱邪避鬼的含义。它们大致分为四类:“福禄寿”这一般是贴在老人屋门上的门神;“刘海戏金蟾”这是贴在门房上的门神,代表招财进宝;“麒麟送子”这是贴在新婚夫妇门上的门神画;“利市仙官”则是帖在买卖人门前的门神画,意味着生意兴隆。

(利市仙官门神画.清)

(利市仙官门神画.清)

这一类的门神已经随着人们信仰的变化逐渐世俗化,如明代冯应京在《月令广义》中说:“后世画将军朝官诸式,复加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等状。”也就是说在明代,门神的作用已经开始脱离怯祟,强调祈福了。

说了这么多,还是想提醒大家:

虽然咱们现在已经破除迷信,不再信什么神鬼了。然而门神的意义不只在于驱鬼祟,也在于中国人对新年一切顺利,和和美美的美好愿望,门神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祈福的一种方式——在乙亥年来临之际,大家不要忘了给自家门上贴两幅门神,或者是写几个聻字儿,保佑来年万事亨通,大吉大利。

\

(《岁朝图》.南宋/清楚地看到大门贴的武将门神,而房屋小门上贴的则是文官门神.宋朝开始正式文官门神出现的时代)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