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泰坦尼克号沉没,撞冰山并非其沉没的唯一原因

从泰坦尼克号的建造、下水、航行等一系列的运作,以及出事后救援的状态来看,当时的时代,的确处在资本的傲慢阶段。资本的傲慢导致了对法律、道德等基本规则的轻视甚至忽视。泰坦尼克号悲剧是典型的人为悲剧。

\

本文系腾讯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李金甫、徐佩莉

1912年4月15日,号称“永不沉没”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沉入了大西洋。船上的2224名乘客和船员中,有1500多人死亡,仅仅找回了333具遗体。这是和平时期罕见的一次海难,对英美两国航运界形成了巨大的阴影,一直是很忌讳的话题。

自泰坦尼克号沉没以来,关于它沉没的原因就一直争论不休。然而,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直接原因是撞到了冰山上,这点学界并没有异议。然而,随着近年来的新研究成果问世,人们发现,撞击冰山并非其沉没的核心原因,背后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复杂因素。

\

泰坦尼克号悲剧的五大理论

泰坦尼克号的建造与运营,背后是英美资本争夺跨大西洋移民航运业务的大博弈。无论从设计、运输的角度,还是从技术的角度,泰坦尼号的首航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泰坦尼克号沉没后,英美都组织了调查小组,调查其中的原因。

从英美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同小异。美国调查小组认为,史密斯船长应该为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负责。在冰水中行进,大船不该行驶如此快的速度。当然,英国方面的调查小组认为,在冰水中行驶如此速度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不过,两国的调查小组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加州人号的船长史坦利责任最大。加州人号距离泰坦尼克号的距离最近。如果及时赶到,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亡。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英美两国就泰坦尼克的悲剧分析,形成了五大理论。

第一种理论认为,贝尔法斯特的造船厂应该负有责任。整个泰坦尼克号用了数以百万计的铆钉。一部分铆钉已经从船的残骸中打捞了上来,供研究用。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铆钉是次级钢铁打造的,完全不合格,给船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当船撞上冰山时,一部分铆钉的头部脱落,导致大船龙骨折断。

第二种理论认为,是史密斯船长的错。船长明明收到了七次冰山的警告,但是依然要求船全速前进。第三种理论与第二种相近,认为是船所归属的白星公司的总经理布鲁斯·伊斯梅的错。为了竞争跨大西洋的移民和商务航运,他必须让船在六天内完成航行。他给船长施压,让船一直全速前进,并故意忽视冰山带来的威胁。

第四种理论认为,是船的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的错。在设计船的时候,为了保证头等舱有足够的空间,他对船的一些重要细节进行了改动。大船的十六个防水部分,都没有达到足够的高度,以至于撞击冰山后,整个船就彻底崩溃了。

第五种理论认为,是史坦利·罗德的错。他是加利福尼亚人号的船长,因为一些疏忽,错过了援救。如果这艘船能够及时赶到,一定会拯救更多生命。这种观点在英国和美国都有共识,最终导致了两国对海洋救援等都有了新的变革。

这五种理论是传统的观点,已经讨论了上百年了,至今还有很多人一直在坚持。然而,光这些不足以分析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正原因。当然,大船的确撞击了冰山。那么,撞击了冰山就一定会沉吗?撞击了冰山就一定会死那么多人吗?

\

其实,关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原因还有更多没有解开的谜底。这些谜底其实在小范围内一直都存在,只是没有对外公布罢了。一些英美学者,从很多当年人的日记、笔记、书信中寻找到了一些线索,发现了其他的原因,给出了大船沉没的新说法。

航行前诡异的煤仓着火

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的部分,恰好是煤仓着火的部分。因为煤仓着火,温度过高,将船的龙骨烧变形了,以至于撞击冰山后,该部位立即就崩溃了。尽管撞击冰山是大船沉没的直接原因,但是没有煤仓着火的助力,冰山的撞击不足以导致大船必然沉没。

这个理论很大胆,道出了泰坦尼克号背后罕为人知的秘密。爱尔兰记者赛楠·莫罗妮2017年1月在他的记录片《泰坦尼克:新的证据》中指出,泰坦尼克号的龙骨早在大船行前就经历了一番考验,其中一个煤仓无意中自燃了。

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采访等,莫罗妮最终认为,这次自燃以及对自燃的处理基本上决定了泰坦尼克号的命运。然而,自燃之所以会导致泰坦尼克号面临不详的命运,还与船的设计有关。泰坦尼克号与当代的船不同,它只有一个龙骨,而当代的船有两个龙骨。

对泰坦尼克号来说,更致命的是,为引擎提供煤炭的煤仓位于龙骨旁。如果这里自燃了,强大的热能会让龙骨变得很脆弱。在泰坦尼克号上,所有这些都赶到了一起,最终导致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莫罗妮从泰坦尼克建造工程师的后人那里买到了一张珍贵的泰坦尼克号图片。这是建造泰坦尼克号时的内部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煤仓位于龙骨旁,煤仓一旦起火,龙骨自然会受热软化。这是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重要原因。其次才是冰山的撞击。

经过一番调研,莫罗妮发现,煤仓着火并非当时的秘密。很多人都知道,但是都三缄其口。为了保证白星公司的航行,为了保证白星公司在跨大西洋运营中的地位,以及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船员们都保守了这个秘密。

\

根据莫罗妮的调查结果,泰坦尼克号上的煤仓自燃发生在船出航前三周。这就意味着,煤仓的大火已经连续烧了三周了。经过三周的燃烧,热能不断软化船的龙骨。在这个时候,大船无论撞击到什么东西都会受到损害。

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煤仓附近的龙骨撞击到了冰山,最终导致龙骨折断,大船沉入了海底。将所有的巧合都凑到了一起,导致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剧。这个悲剧更多是人为的,而不是天灾。所以说,商业资本的角逐导致了残次品被推向市场,最终引发了悲剧。

出航之前,船上的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几乎全都提到了煤仓着火的事儿。只不过,都不愿意记者提到自己的名字。他们都不想因为这件事而影响了泰坦尼克号伟大的首航。然而,就是这样的疏忽,为一个难以弥补的悲剧,开了方便之门。

追求又大又快带来的恶果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泰坦尼克号在建造细节上并不完美,甚至有明显的漏洞。建造如此规模的大船,为何犯下这么多细节上的错误呢?其实,这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分析。泰坦尼克号的建造与运营,本身就是一次与对手竞争的特殊行为。这在上文已经零星提及,在此做重点分析。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海洋霸主英国逐渐衰落,欧洲大陆的德国以及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开始崛起。尤其是美国,在很多层面上逐渐取代英国,开始在资本上对英国的海洋霸主地位提出挑战。其中,跨大西洋的航运是重要的突破口。

从1850年到1900年的半个世纪,英国的三大航运公司冠达、英曼、白星垄断了几乎所有的跨大西洋的航运业务。这些业务的构成:一方是如火如荼的移民业务,另一方面是大西洋两岸的商务往来。后者对高端、奢华的旅行体验有很高的需求。

随着英国的衰落,美国航运公司与美国银行家合作,融了一大笔钱,逐步收购英国的航运公司,最终导致英曼、白星成为美国的公司。一向骄傲的英国人,对此很不满,为了保持英国在航运领域的优势,英国政府注资冠达,建造了当时最快的两艘巨轮。

美国航运公司为了抗衡冠达,于是准备建造两艘全世界最大、最快的船,来称霸跨大洋的航运业务。于是,白星航运公司来主导生产这两艘船。白星的总经理布鲁斯·伊斯梅与位于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的老大皮埃尔爵士是好朋友。于是,该造船厂就承接了这个项目。更有意思的是,总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是伊斯梅的女婿。

白星在设计与建造方面,给予了托马斯·安德鲁巨大的自由度,然而这家造船厂以及安德鲁本人,从未接手过这么大体量的造船需求。泰坦尼克号与同期设计的奥林匹亚号都是当时的巨无霸,建造的难度与设计的难度以及对细节的测试等,都是全新的。

\

更有意思的是,为了追求大且奢华,原本需要三个烟囱,最后竟然建造了四个,其中一个纯属为了美观。如此巨大的烟囱都是在其他的地方建造好,然后通过起重机运到船上,最终安装。从这个浮躁的细节可以看出,安全并不是这家造船厂考虑的核心因素。

另外一个浮躁的细节是,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目的是与冠达竞争,从而在上流社会赢得一席之地。所以,大量的头等舱的乘客并非有跨大西洋的业务需求,纯属为了体验大船的奢华与速度而来,所以白星的总经理布鲁斯·伊斯梅对航行速度有极端的要求。

大量的媒体记者等着采访他,大量的上流社会人士会为泰坦尼克号的口碑评出自己的感受。所以,在各种浮躁的需求下,他给船长下了全速航行的命令。至于煤仓起火这种小事儿,根本不在伊斯梅大人考虑的范畴内。

结语

从泰坦尼克号的建造、下水、航行等一系列的运作,以及出事后救援的状态来看,当时的时代,的确处在资本的傲慢阶段。资本的傲慢导致了对法律、道德等基本规则的轻视甚至忽视。泰坦尼克号悲剧是典型的人为悲剧。从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可以看出,精英层看待这个问题的文化心理依然是正面的。如果从全球的角度看,社会主流舆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则充满了阴暗与不确定,以至于贝尔法斯特的这家造船厂受到了近一个世纪的批评与鞭挞。

参考文献

1.赛楠·莫罗妮,《泰坦尼克:新的证据》

2.丹尼·刘易斯,《煤仓起火加速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3.萨勒姆·梅地亚,《泰坦尼克号为何会沉没?对此做出解释的五大理论》

4.罗杰·卡特莱特,《泰坦尼克号:一场灾难的神话与传奇》

5.丹尼·巴特勒,《泰坦尼克号:背后的全部历史》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