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为什么古代没人造假圣旨?古人:你去看看圣旨第一个字,怎么造?

中国封建社会的帝制时代,凡是皇帝的下的命令或者决定都称呼为圣旨,顾名思义圣上的旨意。如果是皇后或者皇太后的命名或决定称呼其为懿旨。在很多的宫廷剧中,我们会看到奸臣会偷改圣旨,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圣旨是如此轻易可以修改的吗?其实并非如此,在古代就算是在嚣张的奸臣也不敢公然假造圣旨。为什么古代没人造假圣旨?古人:你去看看圣旨第一个字,怎么造?

首先第一步是圣旨的材料,就从近代约20道明清朝代的圣旨来举例,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而有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五品为黑牛角轴。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的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十分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事实上真正的圣旨是没有那么小的,它至少是两米到五米的,而且海耀静好几个人手,每个人都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如有差错那么就是会诛九族的。

最后,圣旨上并不只有一种文字。如清朝时期,在写圣旨时通常都是满、汉两种文字并行,或满、蒙、汉三种文字共同出现。这样一来,造假成功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从明朝开始,圣旨的开场白就是“奉天承运……”,而为了防止圣旨被假冒,当时的人就开始在上面做文章了。精妙的地方就在“奉”,这个字的位置是根据天上祥云的位置而定的,而这种技术也是皇家保密的,普通人是没有机会学到的,也是不允许学的。

因为除了第一个字以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地方也会有特殊的标记的,在康熙的时候,就用过一种渐渐变色的圣旨,而且还是用了两种语言撰写的,这就是后来被发掘出的五彩圣旨。所以圣旨上这么多的暗记,就是一般人想要模仿制造也是造不出来的。古代圣旨的制作程序极为繁琐,并且工艺高深精湛,伪造的圣旨几乎一眼便能识别出。所以不是古人不想伪造,而是难度太高,圣旨上面的第一个字你都造不出来,还怎么伪造。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