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年来,人们对吕雉的第一印象就是“狠毒”,主要就是因她制造了“人彘之祸”,而受害者就是刘邦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不仅砍掉了手足,还剜去了眼睛,熏聋了双耳,最后在扔到茅厕里,总之要多惨有多惨,这种刑罚可谓前所未有,称之为“人彘”之刑。
这种“人彘”之刑光听起来就有点骇人,更别说亲身遭遇的戚夫人。从这里足以看出,仇恨可以让一个人多么的疯狂,疯狂到令你难以想象。虽然吕后是恶毒的,但是也不能把责任全推到她身上去,若真要认真的细究责任,恐怕戚夫人自身和刘邦都脱不了干系。
刘邦原本就是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大龄单身青年,三十几岁还没讨老婆。虽然说是当了一个亭长,但是在当时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官,没钱没地位,整日不务正业,连家人都每一个看他顺眼的。最后却幸运的娶到了大户人家的千金吕雉,真不知道他上辈子积了多大的福。
后来刘邦参加起义推翻秦朝,吕雉则无怨无悔的在家照顾着一家老小,后来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把吕雉抓起来当了人质。在此过程中,吕雉依然毫无怨言,帮助刘邦照顾着一起关押的刘老太公。后来刘邦看上了戚夫人,正所谓英雄爱美人,在古代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可是刘邦有了戚夫人就忘了原配,不仅如此,还嫌弃与吕雉所生的长子刘盈不够聪明,甚至还萌生想要废掉太子的想法。
试问一下吕雉作为皇后,刘邦却一心无情的想着抛弃自己和儿子,自己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甚至儿子的地位都岌岌可危。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为自己争取吧,因此在张良的建议下,请出来商山四皓给太子助阵,有了这四位高人,这才保住了太子的位置,刘邦才就此打住。
到了刘邦死后,太子刘盈成了接班人,吕雉成了太后,自然要对戚夫人下手了,直接动用了“人彘”之刑将她折磨致死。在这里真是应证了那句话“最毒莫过妇人心。”可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若是戚夫人早先根本就不想着争宠,不想着让自己儿子当太子,会有这样的下场吗?
当然不会了,不仅如此,儿子赵王也会安然无恙。其实我们看薄姬就知道了,她同样是刘邦的妃子,而且还有一个儿子封为代王。但是吕雉却并没有对薄姬下手,更没有除掉她的儿子代王。为什么呢?因为自始至终薄姬都懂得分寸,她时刻认清自己的位置,她只是刘邦的一个妃子,同时儿子也不是长子。自然就不会滋生出更大的欲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和别人争宠夺利。面对这样的一个人,掌权之后的吕后自然不会对她下手,因为完全没必要,母子俩没有表现出一点威胁性。
而戚夫人最终的凄惨下场,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她自己造成的。她仗着刘邦的宠爱,就不断的在刘邦耳边怂恿,欲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这极大的损害了吕后的利益,吕后反击那是情理之中的。不然的话,一旦赵王上位太子,戚夫人则将必成为太后,吕雉则地位不保。
所以说,戚夫人若能做到安分守己,与人无争的话,自然也就不会遭此大祸了!只可惜她至死都没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