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一个小小的疏忽,便可能造成全军覆没的结果,所以很多将军都要求士兵严格遵守军令。一旦违背,立斩不饶。如三国时期的蜀汉将领马谡,都已经是将军了,且深受诸葛亮器重,但因犯下过错,还是被诸葛亮挥泪斩杀。而在东晋时期,一个小兵传错了军令,却令己方反败为胜灭掉敌国,这是怎么回事呢?听小编给大家慢慢道来。
西晋“八王之乱”后,晋朝贵族南渡,建立东晋。当时南方很多世家大族因为拥护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而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琅琊王氏,而桓温出身的桓氏实力却很弱小。直到他的父亲桓彝因为与简文帝密谋平定王敦之乱,才让家族地位有所提升。后来桓彝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泾县县令江播也参与此事。当江播死后,其子江彪兄弟三人为了防止桓温前来寻仇,特地在守丧的草庐内藏有兵器。结果桓温还是通过乔装打扮杀死了江彪,并追杀其二弟,为父亲报了仇。
因为桓温性格豪爽,为人英武不凡,所以简文帝将南康长公主嫁给他为妻。永和元年,荆州刺史庾翼去世,希望朝廷能让他的儿子庾爰之接掌荆州,但辅政侍中何充却推荐桓温接管荆州。丹杨尹刘惔素来知道桓温的野心,建议会稽王司马昱自领荆州,但司马昱并未采纳,而是把荆州给了桓温。同年八月,桓温升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掌握了长江上游的兵权。
桓温在出镇荆州后,便打算灭亡巴蜀的成汉政权来建立功勋。因为当时成汉政权皇帝李势荒淫无道,成汉政权日益衰落,所以江夏相袁乔也对此极力赞同。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温向东晋朝廷上书伐蜀,因为担心朝廷不同意,所以还没等到朝廷同意,他便率军出发了。永和三年二月,桓温兵至青衣,成汉皇帝李势派李福、昝坚赶赴合水抵御晋军。当时成汉诸将都打算在江南设伏,但昝坚却坚持从江北鸳鸯琦渡江,结果与晋军完美错过。
晋军渡江后,桓温带人直逼成都,且三战三胜,一路打到成都城下。面对桓温猛烈的攻势,成汉皇帝李势也集结所有兵力,打算背水一战。当时战况异常激烈,晋军前锋失利,参军龚护战死,汉军的流矢差点射死桓温的战马。因为桓温是在朝廷不知道的情况下出兵,所以连补给都不足。眼看陷入颓势,桓温只好下令撤军。结果在战场上传令的小兵却听错了命令,将撤军听成了进军。传令兵将命令传达给鼓吏,鼓吏立刻敲起了前进鼓。
当时晋军后方将士看不到前方的战况,以为己方处于优势地位,一听前进鼓声,便英勇的冲向前方杀敌。袁乔刚开始也有点懵,但立刻反应过来,鼓舞将士们奋战杀敌,终于反败为胜战胜汉军。成汉皇帝李势看兵败如山倒,便开城投降,成汉政权也正式宣告灭亡。而传令的小兵虽然犯了错误,但最后却让晋军反败为胜,所以非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还得到了桓温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