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有没有可能产生伟大的政治家?
有的,比如新加坡的李光耀。
1965年的8月9日,是李光耀曾经一度认为的至暗时刻。
这一天,马来亚的领导人东姑阿都拉曼做出从马来亚开除新加坡的决定。
“一些国家原本就独立,一些国家争取到独立,新加坡的独立却是强加在它头上的。”
说到此处,李光耀眼里泛起泪光。
他总共只在世人面前流过两次眼泪。另一次是母亲去世。
“一个独立的新加坡根本无法生存。”李光耀说道。
新加坡太小了,弹丸小地,物资匮乏,连淡水都需要邻国供应。又是一个华人为主的国家,怎么在数亿非华人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李光耀原本指着能够加入马来亚。
二战后,英国开始退出东南亚,东南亚的从多地域纷纷取得了独立。
李光耀是乐见这样的变化。
他曾经说道:“在日治时期,日本人残暴对待其他亚洲人,使我和我的朋友内心燃起仇恨的火焰,也激起我们的民族主义和自尊自重的感情。我们痛下决心不让他们欺凌或虐待。战后我到英国留学四年,这种出自内心的反应更加强烈了,它激发我产生了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欲望。”
1959年的5月30日,李光耀率领的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获胜,英国被迫同意新加坡成为自治邦。
可新加坡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新加坡不是个自然形成的国家,而是人为的。它原是个贸易战,英国把这个贸易站发展成为它全球性的海上帝国的一个枢纽。我们把它继承过来,却没有腹地,就像心脏少了躯体一样。”
李光耀为新加坡找的躯体是马来亚。
马来亚联合邦的领导人东姑谋划一个更大的国家,以便更快脱离英国的影响,走上独立的道路。
李光耀认为这是新加坡的一个机会,一个融入更大集体的机会。
于是,马来半岛十一州、沙巴州、砂拉越州及新加坡在1963年9月16日组成马来西亚。是为大马来西来联邦。简称大马。
可渐渐地,各地区的差异化导致的冲突出来了。
新加坡希望马来亚成为自己工业产品和商业的消费地。而马来亚需要新加坡贡献更多的财富。
经济上,新加坡人发现他们去马来西亚的其它联邦国做生意,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待遇,还要被课以重税。一开始是百分之四十,接着提高到百分之六十。
更让李光耀觉得不满意的是,马来西亚的预算里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
更致命的是,两者的政治冲突显现了。
合并时的协议,双方互不到对方的地盘拉票。
可一合并,马来亚的政党跑去新加坡参选。李光耀也不客气,跑到马来亚的地盘去参选。
仅仅一年后,矛盾就变得不可调和。
东姑说道:“现在这个情况,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向新加坡的政府或新加坡的领袖采取镇压措施。二是跟不再效忠的新加坡政府断绝关系。”
东姑选择了后者。
于是,新加坡被马来西亚“无情”的抛弃了。这对新加坡来说,算是一个独立,但李光耀却没有半点的喜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甚至感到忧心重重,因为他要率领二百万人(其中百分之七十五是华人)在一亿多马来人的包围下立国。
“如果不能与他们联合,又如何谋求生存?”
蕞尔小岛,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人口没有优势,内有冲突,外有威胁。
但已经如此,也只有继续前进了。
“我们奉命脱离马来西亚,走自己的路,前途茫茫,不知道何去何从。我们眼前困难重重,生存机会非常渺茫。”
那么,李光耀怎么带领新加坡走出迷雾呢?
李光耀依靠的是他富有远见的政策跟脚踏实地的实用主义。
在李光耀的生命中,他一次又一次地说了一句话,那就是“弄清楚什么有用,做什么。”
独立后的新加坡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推行双语政策。
新加坡原本是一个华人居多的国家。除了讲讲闽南语和粤语的华人,马来、印度族也有自己的母语。
李光耀开始强行在学校里推行英语教育。为此,他甚至压制东南亚最好的华语大学--南洋大学。
李光耀为什么不在华人居多的国家推行更容易推广的华语?
学习英语,更快的融入世界,更快的跟欧美接轨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李光耀需要塑造新加坡人的国人意识。
华人是乡土观念很浓的民族,他们就算离乡数代,依然会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化乃至身份认同。
如果新加坡把自己的精神家园寄托在遥远的土地上,新加坡怎么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化国家,怎么能够形成自己的国家认识。
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后,新加坡的英语教育成功让新加坡人意识到他们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他们是新加坡人。
而在完成这个转换之后,新加坡再次推行华语运动,开始重塑华人的价值观和文化。
因为新加坡人是新加坡人,但同时,他们也是华人。
在适当的时候,做出合适的选择,这就是李光耀的实用主义,他也更欢迎一个强大富裕的中国,他曾经说道:如果中国将来成为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那新加坡将很荣幸获得更大的安全。
李光耀的很多政策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反对,但他总有办法将自己的政策执行下去。
李光耀说:“无论谁统治新加坡,他都必须有这种铁杆,否则就放弃。这不是纸牌游戏,这是你和我的生活。我花了一辈子建造这个。只要我负责,没人会知道的。”
时到今日,新加坡从一个英国哨所成为了全球贸易和金融的巨头。
1965年时,新加坡的失业率超两位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516美元。
而今天新加坡的失业率只有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4000美元,排在美国之前。创造了经济上的新加坡奇迹。
李光耀为这个将花一辈子建造的城邦国选择了船舶维修、化学产品、电气设备与用具,事实证明,这些选择都颇有远见,今天的新加坡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港口服务、石油精炼和高端电子芯片产品的生产基地。
在某种程度上,它的产业布局比另一位亚洲小龙的中国香港地区更有远见。
李光耀也力主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一个花园式的国家,他说道,如果外国的投资方在抵达新加坡之后首先看到一个漂亮、干净、富裕的新加坡,他们将更愿意在这里投资。
他也说道:“如果能在公共安全、个人安全、保健、教育、电信、交通和服务方面达到第一世界的水准,新加坡就会成为那些在本区域有商业关系的企业家、工程师、经理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士的基地。因此,我们必须培训人民,使他们有能力提供具有第一世界水准的服务。”
为了让国人成为匹配高端服务业、金融业、船舶维修业、电子设备业所需要的高端人才。李光耀毫不犹豫选择了精英教育模式。
李光耀说:“对新加坡人来说,不论种族、宗教或语言,我们必须让有天赋才能的年轻一代接受最高的教育,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于是,新加坡的教育从平均主义变成精英主义,优质教育资源首先满足优质学生,以使教育效益最大化。
新加坡的小学到大学要经过四次分流,小学、中学各两次,按成绩分为不同等级。
经过层层选拔,把成绩突出的学生选出来,发奖学金,送到哈佛、剑桥等世界级名校深造。
在这种倾斜下,新加坡的中小学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一个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评估美国、英国、日本、巴西、中国等国家或地区的中小学生教育。
这被称为是教育界的世界杯,里面基本分为三项:科学、阅读以及数学。
在这三项中,新加坡全部排名第一。
我们国内听说的人大附中是超牛的中学了吧,但跟新加坡的中学比起来,还是要稍差一点。
因为新加坡的顶级中学,被称为是“常春藤的直通车”,比如莱佛士书院。
每年牛津、剑桥的录取学生数量是按车来论的,它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欧美自己的一些贵族私立学校。
而且这些学校的学生并不是富家子弟,很多是普通工薪家庭。只以成绩跟天赋论高下,进去之后的课程,尤其是理科课程基本都是大学级的。
新加坡还在中国招收一流的学生。新加坡在中国的招生项目叫sm1,一年大概招三百人,每年提供一万元左右的奖学金,这还在各种学费生活费住宿费之外。这些人去了新加坡基本就是屠榜的存在。中国的学生是世界最优质的,只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进名校竞争力很强。
大家如果有资源,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试一下考新加坡的中学,如果进去了,基本上半只脚就踏入哈佛剑桥,中国好多学生都是通过这个方法进的常青藤。
跟新加坡类似,俄罗斯也是非常推崇精英。
在小学阶段,俄罗斯就开始寻找优秀学生。俄罗斯小学生毕业时,能够在一本数学物理科普杂志拿到一份试卷。做完后有专门的部分进行评分。
成绩优秀,能够得到一个口试的机会。通过口试,就可以进入专门中学。比如数学中学。在这个中学里,会安排大学的教授来给中学生上课,保证这些优秀学生将来能够进入莫斯科大学。
莫斯科大学就有柯尔莫哥洛夫中学。全国招收有天赋的学生,学费免费,贫困学生还有补助。而且这样的特殊学校绝对不允放走后门的存在。
俄罗斯的大学是有开后门的,但都是二线大学,像莫斯科大学这样的学校,绝不可能有走后门进去的。等于211可能,985不要想。
这些学生从中学起就开始培养。
中学生将花一半的时候去听各种大师讲课,讲课的包括俄罗斯最伟大的数学家柯尔莫戈洛夫。而这些讲课的内容都会整理成文稿在科普杂志上发布,以供没有机会进入的学生去学。这些科普杂志在欧洲都很受欢迎。
前段时间有一位读者就私信我,问有没有那套俄罗斯人写的科普书。
他没有说书名,但我一听就知道他说的是哪套。因为这个书太有名了,可以说俄罗斯人就是看这个书长大的。
这套书叫《俄罗斯大师科学丛书》,一共十本。是俄罗斯最有名的科普大牛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写的。
他牛到什么程度?
为了表彰他的成绩,人类拍到的第一个月球环形山,名字就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
这套书一共有十本
可以说,理工类的基础的一些知识,这套书全讲到了。
这里面的讲解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在一辆行进的火车上,有一个点却是往后开的。这个点是什么点呢?
还有怎么不靠近树来测量树的高度。
这个书,说实话,不是一个随便看看的书,不是那种漫画类的科普书。它切入的点很浅,但会慢慢讲到很深的知识。而且有一点偏奥赛,毕竟奥数这个东西就是苏联人发明的。
这个书比较合适小学高年级以及初中的孩子。孩子还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的。在孩子的学习中,可以看一些漫画类的科普书,但最终一定要归到这样专业性的科普书上。
因为高考的时,题目就几乎全是文字的。好多孩子连题都读不完读不懂,就是只看漫画型的,不看文字型的。
看了他们俄罗斯的书,你才得懂俄罗斯为什么这么牛。
我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看看这套俄罗斯人写书。对孩子提高科学认识,尤其是涨成绩,很有效果。为什么呢?
一是俄罗斯本身的教育是世界一流的。他们的教学方法很特别。
另外,俄罗斯的教学体系跟中国教育是无缝衔接的。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就是学苏联的啊。
最后,中国更容易理解俄罗斯的思维模式。大概大家还是有渊源的。
二来,我们引进英美的书多,但俄罗斯的引进的少,这意味着,一旦引进,就是这个类目最好的。
今天特地把这套书介绍给头条的读者,这套书一共十本,原价是301。社里给到我们头条的团购价是135。
这套书包括了数理化的各个层面,适合小学到初中的孩子,孩子看完后,对数理化就会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这个书在头条半个月已经卖出四万多,库存早就卖完,出版社正在紧急加印中。 昨天刚刚到货一批。数量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