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企业 > 正文

那些吐槽金拱门的人,应该看一看麦当劳创始人的故事

“作为餐饮人,你是否从商业本质的角度或者是更加具体的市场经济视角去探究过餐饮这个行业?尽管麦当劳如今在中国的状况不甚乐观,但重温麦当劳的发家史,这位52岁开始创业的老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创业者成功应该具有品质,以及创业项目成功的根本特质。”

关于创始人雷·克罗克

出生在美国洛杉矶橡树园的克洛克,1917年的时候,是一个急于上战场的15岁少年。为了能在当时的红十字会做一名救护车司机,他对自己的年龄撒了个无伤大雅的小谎,随即被送到康涅狄格参加培训。但他从未离开那里去过欧洲战场,因为之后不久,一战就结束了。

克洛克不得不重新开始找工作。先是一份弹钢琴的活儿,到了1922年,他开始正式为莉莉特利普制杯公司(Lily Tulip Cup Co.)做推销工作。这样一来,克洛克白天推销纸杯,晚上为电台弹钢琴。

他那灵敏的耳朵,同时对音律和商业节律保持警觉。当他碰到成卡车购买莉莉公司纸杯的厄尔·普林斯时,得知普林斯发明了一种新型的5轴多功能奶昔搅拌器,克洛克马上被这新型机器的速度和效率给迷住了,他用房子的抵押款和积蓄设法从普林斯那里取得了独家代理权。

图片

接下来的17年,他穿越美国全境,不知疲倦地推销这种搅拌器。时间一晃,雷·克洛克52岁了,对于这个日后缔造了快餐王国的美国人来说,当时的人生图景似乎过于沉郁:兢兢业业的30年推销员生涯,看起来可以光荣退休了。

然而在1954年,他见到了这家专售汉堡的餐馆,及其经营者迪克·麦当劳和马克·麦当劳兄弟,并与麦当劳兄弟达成合作,取得了麦当劳在全美的特许经营权。从此就跟麦当劳结下不解之缘。这位自诩的一战老兵对于自己眼光的信心坚不可摧。他曾经如此描绘这段往事:“我当时已52岁,有糖尿病、早期关节炎,在早年的推销生涯里摘除了胆囊和大部分的甲状腺,但我始终相信,生命中最好的时光,还在前面。”

1961年,克洛克最终说服麦当劳兄弟以270万美金的价格将餐馆转让给自己。

图片

他坚信整洁是餐饮业的核心。从整个店面,到停车场、厨房地板直到店员的制服,克洛克不放过任何细节。此时,他简直像个苛求的魔鬼:“如果你有功夫站着,你就一定有时间收拾整洁。”在特色方面,克洛克几乎是精益求精。为一根小小的炸薯条,历时十年,耗资300万美元,改良了数百种制作方法,最终将它炸成了风味独特的知名食品。

1963年,麦当劳每家店面门口的氖光灯管上都标识着超出1亿只汉堡的销售量;同年,身穿红条衣服黄色背心的小丑,雷纳德·麦当劳正式亮相。约翰·马里亚尼那本著名的《美国人出外用餐》记载说:“自1965年雷纳德·麦当劳上了全国性电视广告,6年间,96%的美国孩子记住了他,远远高于当时美国总统的知名度。

图片

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麦当劳进入了开挂的克罗克时代:

1963年,售出1亿只汉堡成就达成。

1965年,全国电视广告播放成就达成。

1970年,1000家店铺成就达成。

1978年,5000家店铺成就达成。

1983年,克罗克去世,他没有看到麦当劳进入中国。

图片

(如今的麦当劳已经成为餐饮界的日不落帝国)

至今,麦当劳已在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0家店,成为和万宝路、可口可乐齐名的三大品牌之一。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个人特质在其中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认为雷·克罗克身上可以贴4个标签:三观端正、匠人之心、行事激进、忠于内心。

图片

(正在吃汉堡的雷·克罗克)

三观端正

尽管经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公司数次置于生死一线,雷·克罗克依然诚实地面对任何人:

即使他被合作伙伴欺骗受到很大的损失之后,并没有选择以牙还牙或者用同样手段从别处找补,而是坚持以正当手段,凭借往年信誉贷到一大笔款解决了危机。从事后麦当劳的发展成就来看,这点损失不值一提,但如果当年因为此事扭曲了自己的为人,便可能得不偿失甚至毁掉公司。

雷·克罗克坚持让麦当劳的经营者们获利。他在麦当劳事业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拒绝了别人关于提高管理费,压榨经营者的提议。这使得麦当劳能够几十年上下一心,专注于产品和服务这些真正产生价值的部分。

雷·克罗克坚持以满足顾客为底线。有人给雷·克罗克演示了如何让16块汉堡肉饼变成18块:将肉饼中间打两个孔,填入泡菜等配料,省出来的肉可以再做出2个肉饼。此举却被雷·克罗克嗤之以鼻。

以上三件事完美诠释了'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图片

匠人之心

在书中克罗克不厌其烦地描述了很多他改进制作流程和工艺的细节。

在开第一家店时死磕薯条的制作工艺使其达到了麦当劳兄弟的薯条水准,并且将麦当劳兄弟无意间踩对的步骤上升至理论层面。

甚至为了控制供应商的质量,发明了牛肉脂肪含量检测仪。店铺检测超出19%脂肪含量的肉饼,马上可以退货,久而久之供货商也就明白怎么回事开始主动把控供货质量了。

匠人之心在于'已知其然仍求所以然',再巧妙的方法只有升级到方法论方可稳定输出,与对手拉开差距。

行事激进

克罗克卖纸杯的时候发现冰淇淋搅拌机的商机,毅然放弃现有职位,负债开启新事业;在卖了几乎一辈子冰淇淋搅拌机时遇到麦当劳,又毅然以52岁高龄重新创业;在全美经济前景看衰之时力排众议,贷款逆势大肆扩张店铺;在所有人认为'牛肉汉堡'才算'汉堡的时候大胆推出'麦香鱼'。这大胆激进的作风让人叹为观止。

这一条大家见仁见智。做事大胆虽然减小机会,但能够放大格局,当然,胆肥的前提是心里有谱。

图片

忠于内心

克罗克年轻时曾因为薪水问题直接跟老板拍了桌子。

在写这本书时也丝毫不掩饰对生意上遇到过的卑鄙者的憎恶。

甚至在婚姻上也十分大胆:60多岁时追求乔尼未果,之后与另一女子闪婚,多年后乔尼回心转意,二人又迅速与各自的伴侣离婚之后结婚。

忠于内心的代价可能是会被各种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评判和声讨,好处是人生的各种不必要的成本和损耗会降到最低。

你可能不知道的麦当劳

以下是优粮生活餐饮合伙人闫寒从书中精心提炼的“八卦”:

麦当劳之父为什么不姓麦当劳?

当雷·克罗克和麦当劳兄弟达成合作时,大家可能会提出疑问:麦当劳之父不应该是麦当劳兄弟吗?为什么是雷·克罗克呢?之后发生的事情给了我们答案:1961年,麦当劳兄弟因为在合作中耍鸡贼,被克罗克忍痛以270万美金收购了全部股份,彻底踢出局。此时麦当劳还没有什么入得了眼的发展。

所以,麦当劳确实是亲生的孩子,只不过被隔壁老王养大了。

图片

麦当劳从一开始就是个外卖店?

说是外卖不太精准,应该是个外带店,没有堂食倒是真的。大家都是开着车去店里买汉堡薯条然后坐在车里吃的。一直到开了600家店之后才出现了第一个带堂食的麦当劳,据说就是两三张桌子几个小凳子,脑补沙县小吃吧。

所以现在之所以麦当劳的堂食和外卖都做得风生水起并且高峰期再忙也丝毫没有相互绊脚,是因为人家DNA里本来就是个外卖店。你仔细回忆就会发现麦当劳的堂食和外卖用的包装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柜台之外给了你个地方可以让你可以坐着吃外卖而已。

麦当劳从一开始就是加盟制?

没错,雷·克罗克最早参与麦当劳就是以加盟商的身份。之后在发展过程中,麦当劳也有意控制直营店不得超过总店铺数的1/3。

这就导致了麦当劳成为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所有跟公司沾亲带故的人都是麦当劳的加盟商,甚至包括克罗克的前女友乔尼和她的丈夫(七老八十的克罗克最后也是在加盟商大会上搞定了乔尼)。

图片

连前女友的老公都能和你统一利益,劲往一处使,想不做成事也难哪。

虽然盈利能力不如直营模式,但是特许经营制使得麦当劳的组织结构变得非常坚实,健壮,抵抗住了很多风险和意外。

麦当劳进入中国的时候,麦当劳之父雷·克罗克已经去世多年。我们看到的已经是它很后期的形态了。至于麦当劳是怎样一路走来的,雷·克罗克用自传的形式呈现给了我们。

推荐阅读

图片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

《麦当劳之父的创业冒险》是将麦当劳打造为世界连锁餐厅的克罗克亲笔写就的自传,记录的是另一种人生,另一种教育历程。作者以52岁高龄开创事业的辉煌,至今令世人刮目相看,并为后世一代代企业家所倾慕学习。激励人心的内容和经历,也使《麦当劳之父的创业冒险》成为美国学生历来必读的创业、励志经典图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