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企业 > 正文

绽放傣剧艺术芳华,奏响时代团结强音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剧承载着傣族人民千百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智慧,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独具特色的瑰宝。近年来,随着多元文化传播格局的形成,一系列围绕傣剧的宣传推广活动持续开展,让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连接各民族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

\

傣剧发展历程堪称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缩影。从早期吸收滇剧、京剧的角色行当体系,到将傣族孔雀舞、象脚鼓等民族元素融入表演;从演绎佛经故事、民间传说的传统剧目,到创作《刀安仁》等反映革命历史、时代精神的现代作品,傣剧始终以艺术为桥,串联起边疆与内地、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脉络。《娥并与桑洛》中跨越阻碍的忠贞爱情,《公孙犁田》里蕴含的农耕智慧,《三请梨花》中折射的忠义精神,既展现了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传递着各民族共通的价值追求。

\

在宣传推广中,傣剧正以更加多元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线上,短视频平台上的傣剧片段赏析、经典唱段改编等内容深受喜爱,“傣剧服饰纹样解读”“象脚鼓节奏教学”等科普视频让网友近距离感受艺术细节;线下,“傣剧进社区”“非遗展演周”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德宏州傣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的演员们走进村寨、学校,通过沉浸式表演、互动体验等形式,让观众亲身感受傣剧的韵律之美、故事之趣。在泼水节、开门节等传统节庆中,傣剧演出更是成为文化盛宴的核心环节,吸引着各族群众共同参与。

值得关注的是,傣剧宣传始终注重“传统守正”与“创新表达”的平衡。一方面,通过整理古籍文献、抢救老艺人口述史,系统梳理《南西拉》《穆柯寨》等经典剧目的文化内涵,确保艺术根脉的延续;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现代表达形式,将傣剧元素融入文创设计、旅游体验等领域,开发的傣剧主题服饰、乐器模型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傣剧+文旅”的融合模式让更多人在观光中领略艺术魅力。

\

作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傣剧的宣传推广不仅是对一项非遗的保护,更是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化理念的践行。如今,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傣剧正从边疆村寨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成为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载体,在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的进程中持续发挥着独特作用。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传播方式的探索,傣剧这一民族艺术瑰宝将继续在新时代的文化长河中流淌,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民族同心之声。(寸寿城 姜智心 李应学)

编辑:Arra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