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业的发展,事关千家万户。过去这一年,我区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协调发展,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得到提升,交出了令人满意的幸福答卷。
惠民利民幸福来
“现在空气质量改善,小区环境变美,办到家门口的民生实事越来越多。”随着区环保分局“蓝天保卫战”的号角声渐响,家住滨海工业区(马鞍镇)镜海嘉苑小区的朱丽娟,在朋友圈晒出了“滨海蓝”,引得不少人点赞,她说,民生实事一抬头就能看到!
为了让“马大嫂”的菜篮子拎得更安心,区相关部门投入760万元构建完善全区流通环节使用农产品快检体系,只需将购得的菜品交给工作人员,通过快检,蔬菜农残是否超标都一清二楚。
而对96岁的吴召焕老人来说,去年最开心的事就是搬了“新家”。原来,去年杨汛桥镇政府投资300万元,对镇社会福利中心进行了提档升级,原本老旧的楼房成了有假山、有花园的“洋房”,21位孤寡老人在政府的照料下,安享晚年。
钱清镇梅东村的盛阿水做化纤进出口生意10多年,他感受最深的是交通建设带来的实惠。“以前我不敢跟大客户做生意,村里路窄,大车来了调不转头。”随着钱滨线的修建以及杭绍城际铁路的动工,钱清俨然成了辐射周边的交通“枢纽”。现在,盛阿水特意在公司简介上添上了“交通便利”这一条。“交通便利了,物流成本降了,更有竞争力了,现在外地的客商多了很多。”
104国道高架主体通车,从越城区上高架到柯桥城区湖滨路下高架,整个过程仅需约15分钟;市民希望有更多公益性休闲场所,全区67所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市民敞开大门,乡镇村居的运动球场的改造升级也持续推进;小步道,大民生,到去年底,我区新增22条森林游步道,在提升城市吸引力的同时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
美丽乡村惹人醉
在杨汛桥镇竹园童村,村党支部书记童妙来正在向前来“取经”的“兄弟村”介绍村里垃圾分类的推广经验。“乡村要做好垃圾分类,不光要靠宣传,还要拉好一支队伍,做好上门收集工作。”童妙来高兴地说着村里的变化,从“脏乱差”到垃圾分类示范村,竹园童村的“颜值”已经无愧“美丽乡村”的名头。
记者了解到,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杨汛桥镇于今年投入专项资金约500万元,新建1个垃圾中转压缩站,购置垃圾清运车20多辆,收集车100多辆,全镇每天收集的可烂垃圾(厨余垃圾)100桶左右,并全部纳入区统一收运。
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镇22个村居全部通过有关的垃圾分类考核验收。“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深入人心,这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释放红利,有目共睹:村庄“颜值”大幅提升,乡村旅游、民宿经济、自然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提升等美丽经济“次第开花”,村民们的腰包也随之“鼓”起来了。
在漓渚镇棠棣村,美丽乡村建设让中外游客点赞,特色花卉产业让老百姓得实惠,随着自行车骑游赛等时尚赛事的落户,游客纷至沓来;在王坛镇东村,每年梅花放,引得远客来,农家乐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在稽东香榧林,登古道的、露营的、烧烤的游客络绎不绝……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区接待乡村游客409万人次,同比增长23.2%,乡村旅游收入达1.17亿元,同比增长22.46%;其中接待餐饮人数43.97万人次,接待住宿人数10.8万人次,同比增长22.5%。
城市生活便利多
昨天上午9时许,信息采集员上报“湖中路xxx号存在占道经营现象。”信息上传至智慧执法智能终端云平台后,智慧城管工作人员快速受理,在确认信息无误后立案,并交办至城建监察大队处理。“问题已处理,请结案。”9时15分,柯桥智慧城管工作人员收到城建监察大队反馈,经信息采集员核查无误后,点击“结案”键,案件圆满办结,整个环节历时15分钟。
生活的幸福指数,不仅取决于城市的管理水平,更与各个领域的“宜居指数”息息相关。
每当夜幕降临,家住柯岩街道紫御府的张阿姨就会和邻居们相约到鉴湖花海附近散步。“晚上的柯岩特别美,街灯亮起,霓虹闪烁,这边是东方山水,那边是鉴湖花海,一边看风景,一边锻炼身体。”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体系,“家门口”就是健身公园,城市生活越来越时尚,越来越健康;患有关节炎的冯阿姨,最近特别高兴,原来她去药店买相关的药品时发现,报销的额度大大提升。“以前买几乎都从卡里扣,现在能报70%,老百姓看得起病。”与冯阿姨一样的区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只要符合医保规定支付范围,400元以上5000元以下部分,从今年起在全区174家医保定点零售单位买药,也能像医院一样享受统筹报销,其中在职职工报销65%,退休人员报销70%,这项“普惠”民生实事,从年初到现在收获了老百姓许多的掌声……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柯桥,这样的承诺,已渐成现实。